一路上引來路人紛紛回頭看。/br李漱玉的同學看見了,驚訝地說:“哇哦,那不是我們的明星人物李大小姐麼。竟然坐這麼破的自行車出行。真是樸素。”/br另外一個冷笑:“嗬嗬,你好天真。人家是勞斯萊斯,大奔都坐膩了,沒坐過這個,嘗嘗鮮而已,你竟然當真。”/br韓偉俊一看董慶軍把李漱玉拉來了,把他拉到一邊:“你這不是胡鬨嗎?把李漱玉弄來乾嘛?”/br董慶軍說:“我請她來幫我們看看電車的問題。”/br韓偉俊又問李漱玉:“你不用上課嗎?”/br李漱玉笑了笑:“不用。”/br其實是她不想去。她沒軍訓就直接去上課,跟同學們的關係都比較疏遠。/br爆紅也讓很多同學嫉妒。/br這一行,本來就是相互拉踩。/br所以她每次進去,都有人有意無意朝她翻白眼,陰陽怪氣地說話。/br反正那些課,上了跟沒上沒什麼大區彆。/br她都是到圖書館去看自己感興趣的各種專業書。/br汽車廠研發組的年輕人們都很興奮:老板的女兒,而且是個大美女,大明星來看他們研發誒!!/br這簡直就是千年難遇的好事。/br大家都在爭著上去展示給李漱玉看,好讓李漱玉注意到自己。/br杜新偉搶先跳了上去,先慢慢繞著開了一圈。/br過減速帶的時候,後輪還在減速帶上,車子像是受驚了一樣猛然一翹屁股,等開出去幾米,才又落回來。/br李漱玉本來跟自己說不能笑,不然他們肯定會難堪,結果現在還是忍不住笑出聲。/br大家都暗暗捂眼睛,韓偉俊更加尷尬:真是丟人丟到晚輩麵前去了。/br隻有董慶軍神態自若。/br杜新偉看李漱玉在笑,有點心慌,一踩油門,速度就突然快了。/br第二次過減速帶的時候比前一次快得多,完全沒反應,開出去十幾米,才像是人聳肩膀一樣,整個抬了起來,伸出四個輪子,怪模怪樣跑了幾步,又猛然落回去。/br李漱玉再也忍不住,蹲下來大笑。/br杜新偉有些委屈,開回來,停在大家麵前。/br李漱玉好不容易忍住笑,站起來抹著眼淚說:“挺好的,挺好的。就是反射弧長了一點。”/br董慶軍掰著手指:“我們檢測了電子元件的靈敏度,氣囊的充氣速度,閥門的靈敏度,減振器都沒有問題。”/br李漱玉問:“減震器是用來乾什麼的。”/br董慶軍說:“主要作用是車輛駛過顛簸路麵時儘快使車體平靜下來,並且確保車輪始終接觸地麵。減震又分為硬減震和軟減震。”/br李漱玉:“什麼是硬減震,什麼是軟減震。”/br董慶軍:“減震硬和軟很難直接形容,非要說的話就是迅速減震和緩慢的減震。硬減振提高了駕駛安全性和動態穩定性,卻讓乘客感覺比較突兀,不舒服。相反的,軟減振讓駕乘更舒適,但是駕駛的時候安全性差,轉彎容易飄,路麵坑窪或者過減速帶的時候不穩。因為處於研發階段,所以為了保證安全,我們現在都是采用硬減震。”/br李漱玉似懂非懂的緩緩點頭:“我不太明白,一定要這麼非黑即白的區分嗎。為什麼不能軟硬轉化呢。比如彎道和路況不好的時候用硬減震,其他時候用軟減震。”/br董慶軍和韓偉俊交換了個驚訝的眼神,然後兩個人就湊到一起開始討論了。/br“軟硬轉化,可能嗎?”/br“可能的。采用可變阻尼的減振器,就可以實現懸架軟硬的變化。”/br“那就試一下。總比現在這樣怪裡怪氣的好。”/br董慶軍興奮地立刻就要去動手改進,轉身看見李漱玉才想起來她還在這裡,摸了一下她的頭,用哄孫大成的口氣說:“謝謝你。乖,我叫人送你回去。”/br然後他就跟著韓偉俊跑了。/br李漱玉呆愣地站在那裡。/br杜新偉過來,扭扭捏捏地說:“李小姐,我們廠長叫我送你回去。”/br李漱玉回過神,眨了眨眼說:“不用了。我自己慢慢走回去。”/br杜新偉想堅持,可惜沒能再鼓起勇氣。/br聽說李漱玉很有個性,等下把她惹惱了,自己就吃不了兜著走了。/br李漱玉低著頭慢悠悠從試車場走了出來。/br小黑不知道從哪裡跑來,搖著尾巴跟著她。/br自從黑條離開後,就換成了小黑跟著李漱玉,好像在代替黑條保護李漱玉一樣。/br在沒有人的時候,李漱玉都是叫它“黑條”。/br“你來了。”李漱玉摸了摸它的頭,沿著原來那條礦區主路往辦公園區走。/br路兩邊的法國梧桐樹,還是之前建礦的時候種下的。現在已經長到兩人合抱那麼粗,夏天綠蔭如蓋,這會兒掉光了葉子,彆有一番蕭索的美。/br李文軍重修這條路的時候,留下了它們,也是想讓老礦區能留下一點痕跡讓人追憶。/br她走了快半小時,才到李文軍的辦公室。/br李文軍正在聽彙報,一看李漱玉來了,三下五除二迅速結束了會議,坐過來問李漱玉:“怎麼了?”/br一邊說,一邊從桌上拿了兩塊肉乾扔給小黑。/br他知道李漱玉很快就會離開身邊,所以珍惜每一刻跟她相處的時間。/br李漱玉把剛才在試車場經曆講了一遍,一邊講一邊笑。/br李文軍感歎:“我女兒的技術敏感性真不是蓋的,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br李漱玉抿嘴笑:“爸爸,你彆閉著眼睛誇我了。我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對車子的了解實在太少,所以說的肯定隻是其中一個小方麵。”/br她想從李文軍這裡打聽了再提醒董慶軍。/br李文軍點頭:“雖然隻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你確實已經很棒了。因為空氣懸架本來就是個複雜的係統,需要漫長而痛苦的研發過程。要進行大量的調試改進工作讓各個部件精確地協同配合,對零部件和係統集成要求很高。我初步分析,第一他們做的懸架整體太重,這個要靠材料和零件的加工工藝來解決,沒那麼容易。第二就是算法落後,加上沒有實現電子控製單元實現對零部件的精準控製,所以反射弧長。這一點就需要it部門和電子廠去改進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