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會殺了元老院的所有人。”
“包括你和我。”
龐培嘴角勾起笑意,好似在說“這不是一個高明的玩笑”,待雙眼適應黑暗,看到蘇拉臉上認真的表情後,龐培的嘴角弧度凍結在那,直到略微有些嘴角痙攣,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蘇拉大人,張騫不過是一個外國商人,他有這個能耐?嗬嗬,若他真能殺光元老院,我願意與那群老東西陪葬。”
“我覺得如此。”
蘇拉用詞還是很謹慎,哪怕龐培一次又一次發表對元老院不滿的言論,蘇拉都沒有搭茬,他知道龐培在向自己示好,但,蘇拉不會輕易上鉤,身處上位的人個個狡猾如狐狸,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從嘴裡吐出來的事物才是最危險的,
龐培笑了笑,招手又要了兩大杯勞拉酒,同樣,又甩出了兩顆阿司銀幣,在老板娘花枝亂顫的笑聲中,龐培高舉酒杯,
“來,讓我們敬張騫!”
《三秦記》所載:
河津,又曰龍門,去長安九百裡。
水懸絕,
龜魚莫能上,
上則化為龍矣。
“二位先生,朕欲度田,處事不敏,還請先生指教。”
劉據麵前是二位帝師,
左為石健,右為東方朔。
石健和東方朔均是目視前方,但餘光卻是碰了一下,
聽聞皇後娘娘聽政,大鴻臚寺度田,劉據不是箭在弦上,這支箭早已離弦了,那麼,還找二人來問什麼呢?
二人均為天下名教之冠冕,
要做的無外乎兩個字。
正名。
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要主導輿論。
不要小看輿論的力量,人言可畏,從口中說出的話,是可以殺人的。
自古就對《詩經》是何人所作議論紛紛,目前有一種看法是,詩經並非一人所作,而是從宮廷走出去的采風官,來搜集民間的詩句,去搜集的就是輿論,皇帝也了解百姓對自己的看法。
石健喜後發,東方朔也知道其性格,挺身直言道,
“陛下,民不知義而教之義,昔年鄭國子產殖田,鄭百姓罵其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
政三年,我有子弟,子產悔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
度田一事,利天下百年。”
石健在旁微笑點頭,表示認同。
東方朔開口就定調,
度田不僅是好事,而且是大好事!
子產的故事在說,子產為政,百姓罵他,三年後,發現子產是對的,又都在誇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