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用子產為政舉例,就是要告訴劉據,
民眾因勢利導,目光必然有局限性,所以希望陛下到時不要將此事放在心上。
“東方先生所言,朕記得了。”
劉據點頭。
他與東方朔英雄所見略同,這種風氣,讓劉據想到了現代網上的各種論壇,贏了吹,輸了罵,春秋時期也是如此,越身居上位越會明白一個道理,
萬事都是結果論。
特彆是為政者,結果遠比過程重要。
李廣厲害,誰都知道他厲害,可沒有對匈奴戰勝的結果,他就永遠會被人詬病,永遠會被拿出來討論,
高處不勝寒,身居高位,其實並沒有多少容錯,一個政策失敗了,其政治生涯也基本到頭了,哪怕出發點是好的,結果不行,就沒人會記得你的好意,王莽的事例還不夠教訓嗎。
而若是結果對了,哪怕其中有些見不得人的事情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東方朔歎了口氣,好似胸膛中對陛下的敬佩,滿溢出來,東方朔深信,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他的前半生會因不被重用,鬱鬱不得誌,東方朔覺得自己能力夠大了,沒有能用到的地方啊,
度田這個大難題,當然由能力最大的陛下來,說句不好聽的,東方朔並不認為之後的後繼者,會有陛下這般手段和魄力,
但,當陛下真堅定要做此事時,東方朔還是隻有敬畏。
東方朔也不藏私,
“大漢天下,兼並之勢傾矣,不出百年,正如董先生所言,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說著,東方朔忽然啞住,
說出此言的董仲舒早就看到了這一步?
董仲舒為帝師,一心求死,沒有選擇活著幫助陛下。
是對這個世道絕望了嗎?
當然不是,不,或許曾經是。
東方朔忽然想明白了,董仲舒為何走得如此灑脫,
他看向眼前的青年。
命運的鐘聲在東方朔腦中轟鳴,每一寸波紋回蕩在靈魂的每一處角落,
劉據沒有察覺到東方朔的異樣,提到先生,他也有些失神,
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這句話就像預言,將曆史引到必經之處,董仲舒並非沒有抗爭,縱使他天縱英才,卻阻擋不了曆史大勢,他隻能稍加延緩,
漢代土地兼並根源於私有製的合法,再加上種種原因,中下級士大夫在家鄉都有著地方勢力,他們不同於京中大官,可聚集在一起的力量,要遠遠比世家大族還要大!
董仲舒開出的藥方是,用集權來壓製私有。
不斷加強中央集權,以皇帝的個人意誌,來對抗兼並。
延緩,卻不能阻止。
(明天補)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