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後。
躺了幾分鐘。
心煩意亂,衝個澡吧!
水溫調的比較涼。
水流從頭衝下……
打了個哆嗦。
腦子裡一刻也沒停,最後的一絲聯係再也沒有了。
手裡放了一年多的鑽戒還了回去。
我不會再見他了!
說到做到。
工作,努力工作賺錢,感情不是個好東西,讓人傷神又傷心。
時間從此刻開始有用了。
網絡k歌也不想去了。
遛狗也不去了。
在工作之餘,我拿起之前買的書,一本接一本的看起來……
手裡一本名為《居裡夫人》的書,讓我在幾天內看完了。
不過首先我想說的是我知道的關於鐳的一段故事。
趙忠堯和閆裕昌,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吧?
關於趙忠堯的誤解,主要來源於他在1937年抗戰爆發後,為了保護50毫克鐳,曾假扮成乞丐,徒步1400公裡將鐳從北平運到長沙。
這個故事在網絡和現實中廣為流傳,但實際上,真正的運鐳者是閻裕昌。
趙忠堯是中國核基礎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物理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如發現了正電子等。
閻裕昌則在1937年清華大學被日軍占領後,受葉企孫教授委托,將鐳轉移至天津,並化身為乞丐以避開敵軍的注意。
兩位先輩都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和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應該尊重和了解他們各自的事跡,不輕易將他們的榮譽混為一談。
因此我在讀《居裡夫人》的時候,就想起了這段故事。
我們的祖國在最初各方麵開始起步的時候,經曆了太多的磨難。
而我們作為後輩的享受者,絕對不能輕易忘記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並且應該積極的告知我們的後輩。
這段故事講完,我想說說《居裡夫人》。
近期,我不再著重於生活中瑣事,網絡中的瑣事,感情中的悲痛。
我把珍藏在箱底的書拿出來在認真的閱讀。
一個人如果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充實的情況下,就不會去想一些不該想的東西。
談談居裡夫人的故事。
1867年11月7日[1],瑪麗·居裡出生於波蘭華沙,當時的波蘭正在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
國家被瓜分,社會環境動蕩不安,文化氛圍受壓抑,每個人都喘不過氣,正處在孩童時代的瑪麗·居裡也不例外。
優良的家庭環境為瑪麗·居裡踏上科學之路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優質的家庭教育更是給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儘管當時沙俄實行了嚴厲的殖民統治,但是瑪麗·居裡還是幸福地度過了她短暫的童年時光。
瑪麗·居裡希望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對於當時波蘭國情來說,女孩子是不被允許讀大學的。
這點真的讓人覺得很遺憾。
於是瑪麗·居裡去華沙以北80千米一戶富人家裡做家庭教師。
1891年,瑪麗·居裡靠自己做家庭教師積攢下的錢,進入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大學前身)物理係學習。
在入學申請表上,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聽起來更像法語的“瑪麗”。
1893年7月,以全班第一的成績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
所以瑪麗居裡,在那個時候就顯示出了她的天賦。
次年,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績畢業,獲得數學科學學士學位。
1897年底,在皮埃爾·居裡的支持下,瑪麗·居裡決定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03年6月,獲得巴黎大學國家理學博士學位。
1894年,瑪麗·居裡試圖回到波蘭工作,由於性彆原因,被雅蓋隆大學拒絕,無奈返回巴黎。
原來在那個年代,不止一個國家重男輕女,歧視性彆。
1896年起,她開始研究鈾鹽的放射性現象,先檢驗了當時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發現了釷和釷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再進一步檢驗了各種複雜的礦物的放射性,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純粹的氧化鈾強,鈾礦裡還含有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喜歡那根稻草請大家收藏:那根稻草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