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恐怖!
那可是一個小縣城啊!
青州城的學堂滿打滿算也就十二個。
可見陸青雲對教書育人這件事情看得有多重,就連辭官以後都是自己跑去當夫子去了。
因為沒有人員補充進來,所以現在柯雲海是光杆司令,一人就是教育司。
陳澤臨時從調查組抽了四個人過去幫忙,就是忙著搞學堂的事情。
不用專門找房子,那些官僚的宅邸一個比一個大,找些合適的直接做學堂就行,而且還有夥房之類的,就連午飯都可以在學堂解決了。
這件事情沒有人不支持,而當陳澤打算推行義務教育,免除學童的學雜費,並且專門供應餐食的時候,陸青雲和林遠超等人都要給陳澤跪下了,忙乎世子功德無量,得虧是被陳澤給攔住了。
咱就是說,你們這個年紀不要動不動就跪我啊!
我現在才十六啊!
反正這義務教育和學堂隻要建起來,青州衙門的形象就能挽回不少。
老百姓都知道讀書能夠改變命運。
這萬一中了呢?
要是沒中,會讀書寫字也了不得,能做的營生不少,收入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可觀的。
柯雲海來到了青州之後第一時間就開始在青州走訪。
青州的私立學堂也在這個走訪範圍之內。
這些私立學堂之中,其中三所學堂是主要麵向權貴子弟的學校,學費自然是尋常老百姓無法承擔的。
這三所貴族學堂就沒去走訪,而是其他那些學堂都走了一遍。
至於教書先生倒是不用愁,蘭西縣的師資力量非常雄厚,柯雲海早已經挑了一大批富有學識,品性端正的先生,都是柯雲海的學生,知根知底。
願意去青州教書育人的就在蘭西縣等消息。
現在是打算將那些麵向老百姓招生的私人學堂都打算納入義務教育的範疇。
這事情肯定是得讓柯雲海去談,讓其他人去根本不可能談成功。
首先,這私人學堂的夫子先生絕大部分都是為愛發電。
因為來上學的學生就是貧苦百姓家中子女,絕大部分都交不起學費,正常情況下就是拿著糧食,雞蛋之類的過去抵,條件好的帶臘肉,甚至有些時候夫子還得給孩子家裡倒貼錢,讓孩子家中維持生計。
活得很純粹,很君子,很風骨。
這裡麵肯定有心思不正的,但那隻是極少數,不能以偏概全。
青州衙門目前是沒有信譽的,所以要讓這些私立學堂轉公立,這些夫子先生下意識地就會以為是要占他們的家。
因為學堂就是自己家,變成公立之後就等同於把家交出來了。
這事情隻能是讓柯雲海去談。
青州教育圈子以三人最為風骨。
蘭西縣的柯雲海,番陽縣的胡維中以及單水縣的吳敏冠。
陸青雲這一趟就去找過胡維中和吳敏冠,但是這兩人都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太好,所以來不了,很是惋惜,特地祝福陸青雲此行一帆風順,馬到成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