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明明大熱天,卻是有些地方泥濘得不行,老百姓的生活用水滲水滲不下去。
最嚴重的還是那幾個兩百多年的公共廁所附近,臭味熏天,陳澤都不知道附近的老百姓那日子是怎麼過下去的。
下水道有些地方還需要重新修繕通一遍。
隋元帝時期擴展的新城是有下水道的,主街道的地下都有下水,連接著古城那邊的護城河。
水泥自然而然就是目前首選。
但怎麼修,從哪兒開始修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事情……老百姓不一定會支持,尤其是沿街的商販怕是要反對的。
以往的修路就是直接泥漿配青石磚,鋪上去就不怎麼管了,也不會耽誤人家做生意。
但水泥鋪路畢竟需要時間來冷卻乾燥,起碼也得兩三天的功夫,這個期間肯定是不允許通行的。
所以這事情得先知會老百姓一聲,爭取理解。
青州衙門的官差這兩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沿街去做商販們的思想工作,做好修路準備。
同時間,水泥作坊這邊也開始鋪路實驗了。
肯定不是直接往上糊水泥就完事了。
地麵需要夯實,水泥同樣也需要凝實。
隻是這年頭沒有振動棒,所以隻能用人工重複踩踏的方式讓水泥更加凝實,這樣水泥強度更高,也不容易塌陷。
新路的高度需要統一的標準,保證平穩性,以及在道路兩旁預留下水槽,加了下水槽之後還需要考慮角度,保證下水順利不堵塞,還得新增下水主道等等。
這個就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了。
大隋是有保路司這個單位的,隻不過在大隋最後這一代王朝取消了這個單位,原因就是因為感覺浪費錢,沒什麼存在的必要,大楚也沒給加回去。
陳澤幾乎是找遍了青州才找到了六個以前在保路司當過差的,基本上都是六十起步的年紀。
這六人之前就是負責維護青州下水道和路麵,具備相關的工作經驗,就是年紀太大了,記性不太好,關於青州下水道的信息已經記不清了。
而且這個年紀也已經下不了水了,本身身體也不太好,畢竟要修下水道隻能從護城河裡麵趟著水遊進去,長年累月身體早就有問題了。
隋元帝當時的工匠也沒想著下水道弄多大,再說修得太大還得擔心裡麵藏人,這萬一作戰的時候被敵人全鑽下水道搞偷襲不完犢子了。
那下水道也就直徑一米的半圓,小孩子鑽進去都費勁,更彆提是正常人了。
而且下水道已經整整五十年沒修過了,好幾處已經是堵起來了,人鑽進去裡麵風險更大。
不過,隻要大家齊心協力,都不是大問題。
水泥作坊這邊已經實驗性的鋪起來了八條路。
每條都不長,十到二十米不等。
采用的材料都不同,鋪路方式都不一樣。
其中一條是基礎碎石鋪底,夯實之後直接鋪上水泥抹平,選擇自然沉澱作為對比。
等水泥凝固之後,拉馬車直接過來跑,或是往上麵倒水進行壓力和滲水測試。
麻煩歸麻煩,但這是必經之路。
一個相對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省去太多沒必要的浪費和修繕,也可以為日後建造大壩打下基礎。
水泥作坊的師傅們已經開始充分發揮出來了主觀能動性,結合成功運行起來的渦輪水車,已經弄出來了水力自動攪拌機,甚至還有精確的量桶配比和時間控製,讓水泥攪拌後最為均勻,強度最高。
就連水力大型碎石機都折騰出來了,除了差點把煉鐵作坊的精鐵庫存乾空了之外,基本上沒什麼缺點。
付出總會有回報。
慶幸的是,不是花錢買了個教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