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將過了端午,有位家裡有漁船的病友給琳琅送來了一些鰣魚,麥芽麥冬姐弟倆正一邊看媽媽收拾魚,一邊聽媽媽講,一年四季吃魚時間表。
“正月菜花鱸、二月刀魚、三月鱖魚、四月鰣魚、五月白魚、六月鯿魚、七月鰻魚、八月鲃魚、九月鯽魚、十月草魚、十一月鰱魚、十二月青魚。”
麥芽念叨著:“三月鱖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麥冬也念:“鰣魚出網蔽江渚,荻筍肥甘勝牛乳。”然後姐弟倆異口同聲:“媽媽,荻筍是什麼,是筍嗎……”
琳琅看看手裡的鰣魚,想想肥嫩的荻筍,不由微笑:“荻筍,蘆筍的彆名,禾本科蘆葦屬植物的嫩芽,與天門冬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相區彆。”
“其中沅江蘆筍最為有名,沅江蘆葦的幼莖也稱為蘆筍,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有著‘洞庭蟲草’的美譽。”
“沅江蘆筍的食用,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自宋代起,不少文人墨客更留下了關於美味蘆筍的美詞佳句。”
“蘇東坡觀察剛出土的蘆筍,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在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的筆下:“荻筍鰣魚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認為蘆筍燉鰣魚是不折不扣的美味。
麥芽麥冬姐弟倆聽的津津有味,又聽媽媽說,“荻筍以色澤淡黃美觀、肉質細嫩潔白、莖粗柔軟、風味鮮美、營養豐富而著稱。能製成數十道美味佳肴,如清炒蘆筍、蝦戲蘆筍、蘆筍鴨、蘆筍雞、蘆筍燉排骨。”
“咱們今天用的蘆筍,是微山湖的蘆葦幼芽也不比有‘洞庭蟲草’的美譽沅江蘆筍差。”
好奇寶寶麥冬見媽媽又將刮下的魚鱗,一片片用針線穿了起來,好奇的問道:“媽媽,你乾嘛把魚鱗用線串起來啊?”
琳琅不厭其煩,為兩個好奇寶寶,答疑解惑:“鰣魚作為一種珍貴的魚類,其肉質鮮美、肥而不膩,口感滑嫩細膩,令人垂涎欲滴。當烹飪完成後,魚肉入口即化,散發出濃鬱的鮮香氣息,讓人陶醉其中。”
“然而,與其他魚類不同的是,鰣魚有一個獨特之處——通常不會刮去鱗片。這是因為鰣魚鱗下富含脂肪,這些脂肪在清蒸過程中會融化並滲透到魚肉中,增添了獨特的風味。”“隻有帶著鱗片一起清蒸,才能真正品嘗到鰣魚的原汁原味,感受到其獨特的清香。如果刮去鱗片,那麼這種美味將會大打折扣,失去了原有的風味。”
“因此,對於喜愛鰣魚的人來說,保留鱗片成為了烹飪鰣魚的關鍵步驟之一。這樣可以確保在品嘗時能夠儘情享受鰣魚的鮮美和獨特口感。”
“你們還記得,那位特級廚師房爺爺嗎,就是給我們家做了一大桌子好菜……他教給我的獨門秘笈,把魚鱗串起來,放在魚上一起蒸,比帶著魚鱗蒸,那是兩全其美更勝一籌的辦法。”
琳琅將蘆筍改刀,鋪在盤子上,再放上幾片肥瘦相間的雲腿片,放上鰣魚,穿成串的魚鱗,放在魚身上。
琳琅又將野花椒搗碎了,倒入花雕中拌勻了澆在魚上,再放蔥絲、薑片,再蓋幾片肥瘦相間的雲腿。等著鍋裡水開了,上了汽,上鍋蒸。
不一會兒,隨著鍋裡的熱氣氤氳,廚房裡彌漫起鰣魚的香氣,野花椒的麻香、花雕的酒香、雲腿的熏香、鰣魚的鮮香……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麥冬忍不住吸了吸鼻子,“媽媽,鰣魚要蒸多久啊?”琳琅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鐘,“差不多十分鐘吧。”
“十分鐘是多久?”麥冬對於時間還沒有太清晰的概念。琳琅微笑著解釋,“就是你從一數到六百,那麼久。”麥芽也吸了吸鼻子,滿臉期待,“媽媽,蒸好的鰣魚是不是特彆好吃?”
“當然了,”琳琅肯定地點頭,“蒸好的鰣魚肉質細嫩,清香味濃,再配上鮮嫩的蘆筍和鹹香的雲腿,簡直是人間美味。
琳琅抱起麥芽和麥冬,避開熱氣,讓他們看玻璃鋼鍋蓋下,魚鱗隨著熱氣不斷地升高,漸漸消融得一點不剩,魚鱗裡的油脂全都溶入到了魚肉之中。
等著關了火,稍候須臾,掀開鍋蓋那魚肉,熱氣撲鼻間,輕輕一嗅,鮮美異常,熱氣略消散後,放眼看去,魚肉肥潤鮮腴,滑嫩猶如凝脂。不須吃,就曉得這魚必定是好吃得不得了。
琳琅取了一雙長筷子,小心翼翼地夾去蔥薑,端了魚上盤,放上新鮮的蔥絲,澆上一勺滾油,“嗞啦”一聲,香氣嫋嫋升起,彌漫在整個廚房裡。
“好啦,告訴太奶奶她們,可以開飯啦。”琳琅微笑著端著盤子出了廚房。
一家人團團圍坐,兩位太奶奶一動筷,大家紛紛下箸,麥芽和麥冬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魚肉送進嘴裡,頓時臉上露出了滿足的表情。魚肉鮮美異常,口感滑嫩細膩,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品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