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為兒子取個名,我們講了這麼多,其中還談到了祭祀。我們乾脆再講講祭祀的一點事吧。
可以說,祭祀禮儀,可謂是春秋最重要的禮儀了。
天子也好,國君也好,最重要的主體責任可以總結為兩個,敬奉神明和維持法度。
維持法度,就是包括維持國內統治而配套的一係列管理措施,如生產、法製、教育、封賞等等。
當然,還包括維持國際環境而采取的一係列外交活動,如戰爭、聘問、結盟、聯姻等等。
這些,我們以後會繼續講到。
所謂敬奉神明,即要敬奉天地山川和祖宗,所以春秋時期的祭祀活動是相當頻繁的。
其中,天子可以祭天,也可以祭禮大山名川,當然也要祭祀祖先。
諸侯不可以祭天,也不可以祭祀象泰山黃河這樣的大山名川,但諸侯可以祭祀國都附近的不怎麼有名的大山大河以及祖先。
士大夫則隻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當然,凡事隻要天子或者上一級領導批準,那是可以祭祀的。
前麵我們講魯國要祭天,結果請示周天子,周天子不批準,魯國便不能祭祀。
但是魯國看到秦國都祭了天,自己在得不到天子批準的情況下居然也搞了一起祭天活動。
所以,這種祭祀是嚴重違法違紀的。
關於祭祀祖先,天子可以祭祀自上的七代祖先,即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這七代。
祖宗十八代向上溯的應該還有兩代,即遠祖和鼻祖是不再祭祀了。
對了,祖宗十八代,是上溯九代加下延九代,稱十八代。
其中下延九代的稱呼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
天子祭祖,並非是現在我們通行的那樣,將自上的七代祖先靈位全部擺在一起,搞一場祭祀即可。
祭祖在春秋時期是相當隆重的,每一代祖先的靈位是分彆置於不同的祭廟的。
也即天子要祭祀先祖,要修建七座祭廟,也叫太廟。
祭祀時,要一座座祭廟裡依次祭祀,供奉的犧牲和穀物等祭品,也要一一擺放,不能這代祖先享用後再擺到另一代祖先祭廟去。
諸侯則需要建五座祭廟,大夫級彆的是三座,士則是一座。
於是,又有問題來了。如魯國國君祭祀先祖,除了祭祀五代祖先外,不是還要祭祀周公姬旦嗎?
是的,那是因為周公姬旦是魯國的開國之君,所以曆代魯侯都要祭祀。
周公的太廟,一直存在的。而其他曆代魯侯的祭廟,則是隻保留到溯上的五代。
其餘的,隨著一代代演進下去,當然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