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曹清連是身著一套普通的便裝,獨自一人在清晨前來暗訪的,由於“偽裝”的比較成功,售票廳裡忙碌的工作人員絲毫沒有察覺到他們的站長到來。
對於曹清連來說,這種對生產崗位的暗訪暗查並非一時興起之舉,而是他多年來習慣采取的有效工作方法之一。
自從踏上基層單位主要管理崗位那一刻起,曹清連就深知,要想真正了解一線工作的實際狀況,這種方式無疑是最為直接且可靠的途徑。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檢查,也能夠促使現場的乾部職工們時刻牢記規章製度,自覺遵守紀律,以免有懈怠思想。
多年以來,曹清連一直熱衷於運用這一工作方法,並將其靈活運用到了極致。在明察暗查的過程中,他經常出其不意地采取突然襲擊的策略。有時候,當現場的同誌都以為檢查結束後曹清連已經走遠了,該鬆鬆勁了,可他卻又以“殺回馬槍”的方式再度現身於現場。
這種突如其來的回訪往往令現場人員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應對準備。曹清連就是想以此方式提醒乾部職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不敢有絲毫馬虎大意。
此種檢查工作的方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可以有效地遏製乾部職工內心可能出現的思想懈怠,進而最大程度地規避因精神鬆懈而引發的一係列不安全要素的滋生蔓延。
在安全生產管理這一領域的實際運作當中,鑒於人們天性使然,普遍存在著懶惰的特質,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想要完完全全依靠自身的自覺性去嚴格遵守規章製度,在現實情境之下,往往難以一蹴而就。也正因如此,但凡有員工作業的場所,除了正向激勵以外,均離不開有效的管理與約束,離不開嚴格的檢查和全麵的考核措施,以切實提升乾部職工對於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
然而,當年曹清連任職神州車站站長後,儘管他依舊熱衷於不事先通知便展開暗查工作,也時常在上班之前以及下班之後悄然進行暗訪,但想要達成如同以往在其他單位那般輕鬆自如的狀況,卻也是極為困難的。原因在於客運站的生產崗位與其他單位存在著天壤之彆。除去售票窗口和進站口這兩處仍能施行暗訪策略——畢竟它們直接麵對的是開放式的車站廣場,便於領導隱藏身份進行檢查,其餘的崗位基本上難以開展暗訪行動。
畢竟身為一站之長,其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職工們的密切注視之下。對於這種情況,曹清連心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管什麼時候,隻要他踏出站機關那扇大門,幾乎瞬間就會被客運車間特意安排的人員盯上,並借助對講機的專用頻道將消息迅速傳遞至各個崗位。如此一來,整個客運車間仿佛形成了一張嚴密的監控網,使得曹清連的暗訪計劃屢屢受挫。但即便麵臨這樣的困境,曹清連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絞儘腦汁思考應對之策,試圖打破這種職工戲稱的“防火防盜防領導”的局麵。後來,應急指揮中心的建設,也就較好地彌補了這個暗訪難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安裝的視頻監控係統抽查。
當然,在這方麵,曹清連喜歡暗查並不是把職工置於對立的一麵,而是隻想能夠通過這種暗查看到真實的現場情況,給自己提供第一手真實的狀況,不至於使自己被一種假象所蒙蔽,以至於影響自己的判斷和工作決策。
並且,即使通過暗訪發現現場職工有什麼問題時,曹清連也善於用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的方式來處理,會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的角度去考慮對策,而不是用簡單處罰的手段來對待。所以,職工們對於曹清連這種暗查方式也並不怎麼敵對。譬如,針對客運職工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見了領導總是客客氣氣,笑逐顏開,而對於旅客往往表現出態度冷漠。曹清連並不是簡單批評職工,而是從根源上分析原因,並從理解職工入手去想法改變,因為客運職工麵對的旅客太多,每天有說不完的話,答複不完的問題,客觀上就會有膩煩心理,所以就容易出現簡單粗暴、態度不好的現象。
針對這種客觀現實,曹清連就試圖引導大家去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用“快樂工作法”的理念影響大家,即:對旅客隻有用熱情才能換來熱情,自己才能從旅客的回報中收獲開心和快樂……
曹清連在與職工探討服務工作時,曾經開玩笑地說過:“大家都知道,客運工作有兩句名言,一句叫做把旅客當親人,另一句叫做把旅客當上帝。要我說,假如大家做不到把旅客當親人或當上帝,那麼就請大家把旅客當領導好了。隻要大家把旅客當成領導了,那我看服務工作也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啦,你們看行不行?”說完後,引起大家一片哄堂大笑。
曹清連利用開玩笑,把職工們見領導的態度與見旅客的態度作反差對比,來引導大家要善於從發自內心去做好優質服務工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