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結石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腎臟結石掉落
1過程:腎臟中的結石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如劇烈運動、體位改變等,從腎臟掉入輸尿管。如果結石體積較小,有可能順利通過輸尿管排出體外;但如果結石較大或形狀不規則,就容易在輸尿管的狹窄部位嵌頓,形成輸尿管結石。
2舉例:一個人原本患有腎結石,在進行跑步等劇烈運動後,腎臟內的小結石可能會掉入輸尿管,從而引發輸尿管結石。
二、輸尿管本身病變
1輸尿管狹窄:
原因:先天性輸尿管狹窄、輸尿管炎症後狹窄、輸尿管外部受壓(如腫瘤、腹膜後纖維化等壓迫輸尿管)等情況,可導致輸尿管管腔變窄。尿液流經狹窄部位時,流速減慢,容易使尿液中的晶體物質沉積,形成結石。
影響:狹窄部位不僅容易形成結石,而且一旦結石形成後,由於管腔狹窄,結石難以排出,容易引起輸尿管梗阻,導致腎積水等嚴重後果。
2輸尿管憩室:
原因:輸尿管壁局部薄弱,形成向外膨出的囊袋狀結構,即輸尿管憩室。尿液在憩室內流動緩慢,容易滯留,為結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影響:輸尿管憩室內的結石容易引起疼痛、血尿等症狀,且治療相對複雜,可能需要手術乾預。
三、代謝異常
1高鈣血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過量等原因可導致血液中鈣含量升高,尿鈣排出增加。高鈣尿症使得尿液中的鈣濃度過高,容易與草酸、磷酸等結合形成結石。這些結石可以在腎臟形成後掉入輸尿管,也可以直接在輸尿管中形成。
2高草酸尿症:攝入過多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草莓、巧克力等,或者體內草酸代謝異常,可導致尿液中草酸含量升高。草酸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在輸尿管中形成結石的風險增加。
3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謝紊亂可引起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加,高尿酸尿症使尿液中尿酸濃度過高。尿酸結晶容易在腎臟和輸尿管中形成結石,尤其是在酸性尿液環境中更容易形成尿酸結石。
四、尿路感染
1細菌感染:某些細菌,如變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能分解尿素,使尿液中的氨含量增加,尿液ph值升高,形成堿性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磷酸銨鎂等結石容易形成。同時,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可導致輸尿管黏膜損傷,為結石的形成提供了核心。
2感染性結石: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結石稱為感染性結石,主要成分是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這種結石生長迅速,容易填滿輸尿管,引起嚴重的梗阻和感染症狀。
五、其他因素
1長期臥床:長期臥床的患者,由於活動減少,尿液流動緩慢,容易形成結石。此外,長期臥床還可能導致骨骼中的鈣流失增加,尿鈣排出增多,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
2飲食和水分攝入:飲水過少會使尿液濃縮,晶體物質容易析出形成結石。而攝入過多的高蛋白、高鹽、高糖食物,也可能影響尿液的成分,增加結石形成的可能性。
3地理環境和氣候:在一些炎熱、乾旱的地區,人們出汗多,尿液濃縮,結石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同時,某些地區的水質中含有較高的鈣、鎂等礦物質,也可能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
輸尿管結石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一般治療
1大量飲水:增加尿量,促進結石排出。每天飲水量應在2000毫升以上,保持尿液清亮。
2適度運動:如跳繩、爬樓梯等,有助於結石的移動和排出。但要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
3疼痛管理:當輸尿管結石引起腎絞痛時,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等)或阿片類鎮痛藥(如呱替啶、曲馬多等)緩解疼痛。
二、藥物治療
1排石藥物:對於較小的結石(直徑小於6毫米),可使用排石藥物促進結石排出。常用的藥物有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可鬆弛輸尿管平滑肌,促進結石排出。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中藥製劑,如金錢草顆粒、腎石通顆粒等,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作用。
2溶石藥物:對於特定成分的結石,如尿酸結石,可使用堿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促進尿酸溶解。但溶石治療的效果通常有限,僅適用於少數特定類型的結石。
三、外科治療
1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適用於直徑小於1厘米的輸尿管上段結石。利用高能衝擊波聚焦於結石,將結石擊碎成小塊,然後隨尿液排出體外。該方法無需開刀,創傷小,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療,且對於較大或複雜的結石效果不佳。
2輸尿管鏡碎石術:適用於中下段輸尿管結石和部分上段輸尿管結石。通過尿道插入輸尿管鏡,到達結石部位,使用激光、氣壓彈道等碎石設備將結石擊碎並取出。該方法創傷較小,但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輸尿管狹窄、扭曲等,可能操作難度較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