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引起小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感染後常出現水樣便,次數多,可伴有發熱、嘔吐等症狀。
諾如病毒也較為常見,可通過食物、水和接觸傳播,引發急性胃腸炎,表現為腹瀉、嘔吐、腹痛等。
2細菌感染:
大腸杆菌、沙門氏菌、誌賀氏菌等細菌可引起小兒腸道感染,導致腹瀉。多與不潔飲食有關,如食用被汙染的食物、水等。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除腹瀉外,還常有腹痛、裡急後重、膿血便等症狀。
3真菌感染:
長期使用抗生素、營養不良或免疫力低下的小兒易發生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表現為腹瀉、腹脹、鵝口瘡等。
二、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
喂養不當是常見原因之一。如過早添加輔食、食物種類突然改變、進食過多或過少等,都可能導致小兒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
食物過敏也可引發腹瀉,常見的過敏原有牛奶、雞蛋、大豆等。小兒食用後可能出現腹瀉、皮疹、嘔吐等症狀。
2氣候因素:
天氣變化,腹部著涼可使腸蠕動加快,導致腹瀉。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時,小兒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過熱的天氣也可能影響小兒的消化功能,引起腹瀉。
3其他因素:
小兒自身消化係統發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腸道黏膜屏障功能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腹瀉。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小兒腹瀉,這是由於疾病影響了小兒的消化功能。
小兒腹瀉的調養方法如下:
一、飲食調養
1調整飲食結構:
母乳喂養的小兒可繼續母乳喂養,但母親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人工喂養的小兒可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粉稀釋後喂養。添加輔食的小兒應暫停添加新的輔食,避免食用高纖維、高脂肪、高糖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可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麵湯、蘋果泥、胡蘿卜泥等。這些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有助於補充營養,減輕腸道負擔。
2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讓小兒進食過多,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減輕胃腸負擔。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食欲,適當調整進食次數和量。
3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腹瀉會導致小兒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因此要及時補充。可以給小兒喝口服補液鹽,按照說明書的要求衝調後飲用。也可以讓小兒多喝溫開水、米湯等。如果小兒嘔吐嚴重,不能口服補液,應及時就醫,通過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二、生活護理
1注意腹部保暖:可給小兒穿上肚兜或用熱水袋熱敷腹部,但要注意溫度適宜,避免燙傷。腹部保暖可以緩解腸道痙攣,減輕腹瀉症狀。
2保持臀部清潔:腹瀉時小兒的臀部容易受到糞便的刺激,引起紅臀。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清洗小兒的臀部,然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乾。可塗抹護臀膏,保護臀部皮膚。
3保證充足休息:小兒腹瀉時身體比較虛弱,需要充足的休息來恢複體力。應讓小兒多臥床休息,避免過度活動。保持室內安靜、舒適,溫度適宜。
三、藥物治療
1益生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小兒服用益生菌,如雙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功能,緩解腹瀉症狀。
2蒙脫石散:蒙脫石散具有吸附腸道內毒素和保護腸黏膜的作用,可以減少腹瀉次數。服用時應按照醫生的建議掌握劑量和用法。
3補鋅:腹瀉會導致小兒體內鋅元素大量丟失,適當補鋅可以縮短腹瀉病程,促進腸道黏膜修複。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小兒服用補鋅製劑。
四、中醫調理
1小兒推拿:可以通過按摩小兒的特定穴位來調理脾胃功能,緩解腹瀉症狀。如補脾經、揉板門、揉中脘、揉天樞等穴位。但小兒推拿應由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2艾灸:艾灸神闕穴(肚臍)、關元穴等穴位,可以溫中散寒,調理脾胃,對小兒腹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要注意艾灸的時間和溫度,避免燙傷小兒。
總之,小兒腹瀉時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調養方法,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腹瀉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
小兒腹瀉期間可以吃以下水果:
一、蘋果
蘋果富含果膠等膳食纖維,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將蘋果洗淨後去皮去核,切成小塊蒸熟給小兒吃,這樣能減輕腸胃負擔,緩解腹瀉症狀。也可以煮蘋果水給小兒飲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