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堯舜禪讓是否確有其事?_跟著姓名學國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跟著姓名學國學 > 第60章 堯舜禪讓是否確有其事?

第60章 堯舜禪讓是否確有其事?(1 / 1)

子夏的再傳弟子,大儒荀子是稷下學宮的最後一位大師,他先後三次擔任學宮祭酒,執掌稷下。他的學說師出儒門,卻雜糅儒道,偏離孔孟,帶有濃厚的黃老色彩,所以被後世儒家排除在儒家道統之外。北宋理學家程頤說他“才高學陋,不見聖賢”。蘇軾在《荀卿論》中評價他說“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意指荀子背離孔孟儒學傳統而走入異端,本於黃老之學而融會禮法,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學派。

荀子門下有兩位學生,韓非子和李斯,均為戰國後期法家代表人物。其中韓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而李斯則輔佐秦王嬴政掃平六合、奪取天下。

法家的出現,有其曆史必然。戰國時期,諸侯國都想著要問鼎中原,他們急切需要成熟的學術理論,為代周取天下提供思想依據和曆史合法性。

其時,就連以擁護舊製、圖複周禮的儒家孔孟道統也未能免俗,隻不過言語比較隱晦而已。孟子懷疑天子世襲的合理性,提出“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的觀點,上天想把天下給聖賢,就會給聖賢;上天想把天下給兒子,就會給兒子。他說“有大惡如桀紂,則天乃廢之。”既然大惡之君王如夏桀商紂者已被上天所廢棄,不賢明的周王難道還應該被上天眷顧嗎?

稷下先生、陰陽家鄒衍的理論更加直接。他以“大九州說”構建了中國的地理格局,又繼承古之陰陽五行學說提出“五德終始”論,以此詮釋曆史的發展和朝代的更替。鄒衍認為天地有五行,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朝代更替同樣是按照五德轉移的次序循環往複的,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

“五德之次,從所不勝,故虞土,夏木。”每個王朝的出現都有其必然性。虞屬土德,木克土,故夏木代之,同理商金代夏木,周火代商金。兩德交替之時,必有相應的符瑞出現。比如周文王時期,有一隻紅色的鳥口銜丹書落於周社,意味著天命在周。鄒衍的五德說為諸侯們提供了代周而取天下的理論武器,就像及時雨一樣,迅速得到了當權者的追捧。

法家思想直指人性,是最殘酷、最直接、也最為有效的學說。他們大膽質疑禪讓製的真實性,構建出堯舜禹放殺繼位的曆史,聲稱堯舜禹三代聖賢的王位更替均為武力逼迫而得。

《漢書》雲:法家者流,蓋出自理官。法家的源頭可上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

戰國時期的法家先後提出“緣法而治”“不彆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等觀念,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申不害等相繼在各國變法,廢除貴族世襲特權,讓平民也有做官的機會。這從事實上瓦解了周朝的等級製度,從根本上動搖了周朝政體,也在思想上幫助篡位代立的齊、韓、趙、魏四國迅速穩定了局勢。

而韓非子則結合慎到的勢、申不害的術和商鞅的法,集法家之大成。

韓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人,是韓國的王族公子。《史記》稱其“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他最初師從荀子,但其思想出儒家機杼後歸於黃老,進而繼承和發展了法家思想。

他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係統,把法家思想提到了宇宙論的高度。相傳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後大加讚賞,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我要是能與他見麵交流,就是死也沒有遺憾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為了得到韓非,嬴政下令攻打韓國。韓非被迫出使秦國,卻遭同門師兄李斯嫉恨,被構陷慘死獄中。公元前230年,韓非死去三年後,韓國成為第一個為秦所滅的大國。他的學說不僅沒能挽救自己的母國,反而促進了它的滅亡。更加諷刺的是,韓非子死後,他的思想卻被秦國派上大用場。嬴政將法家思想奉為治國經要,據此建立了一整套為皇權服務的政治體係,最終富國強兵,統一六國。

喜歡跟著姓名學國學請大家收藏:跟著姓名學國學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悠閒的修仙時光 遲來的親情誰稀罕,家人哭求原諒 是阿姊啊 女尊:絕世容顏藏不住了 彆惹他,這貨又壞又缺德! 一個書名咱這麼難搞 飛駁萬年劫 機器人梆梆梆,宇宙戰爭我屬漸強 冥路歸來的仙人 穿書後男女主都被劇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