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卦六爻講述了鮮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權,一統北方,推動中國曆史進入南北朝的曆史故事。
北魏(386年—534年)曆一百四十九年傳十二帝,是北朝第一王朝,也是南北朝時期最強大的一個王朝。但其前身,隻是鮮卑族一個小小的部落,原本居住在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兩漢時期北匈奴兵敗西遷,鮮卑族拓跋部隨之逐步西遷,進入原北匈奴駐地,漠北地區。
魏晉時期,拓跋部仍處於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形態。公元315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因助西晉大將劉琨對抗匈奴有功,被封為代公,又進封代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林格爾縣境內),國家機構逐漸完備。
但這時候的北方,還不是他們的天下。公元376年,前秦宣昭帝苻堅滅代。拓跋部“有厲,利巳(si)”,年僅六歲的王子拓跋珪(371年409年)被安置在家鄉,後隨母親賀氏寄居於鮮卑族獨孤部。
淝水之戰後,前秦政權土崩瓦解,原本歸附苻堅的各部族紛紛獨立。公元386年,十六歲的拓跋珪糾合拓拔族舊部“輿說輹”,他召開部落大會正式脫離前秦政權恢複代國,建都盛樂。同年四月,拓跋珪改國號為魏,自稱魏王。複國之後,拓跋珪勵精圖治,力圖複興拓跋部。
拓跋珪複興拓跋族的第一個敵人,是匈奴族的劉氏部族爭奪部落聯盟的領導權。一時之間,兩支遊牧民族的騎兵在北方草原上“良馬逐,利艱貞”。
拓跋珪漸漸不敵,隻得請鮮卑族慕容部前來助陣,終於大獲全勝,平定黃河以南諸部。拓跋珪“曰閒輿衛,利有攸往。”一戰繳獲駿馬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部族兵馬也獲得了短暫休整的寶貴時期。
拓跋珪確立部族領導權後,他的敵人變成了部落北麵的高車族、柔然族,和南麵鮮卑慕容族的後燕。
高車族,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是漠北的一個原始遊牧部落,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又稱敕勒族。敕勒族喜愛歌舞,蒼涼雄壯的民歌《敕勒歌》即出於此族。這個部族後來一分為二,一部分轉戰中原,逐漸融合於中華民族。一部分沿葉尼塞河向北遷移,逐漸形成新的民族薩莫迪人,並在16世紀末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拓跋珪決定先乾掉高車族。因為這個部落盛產善戰的騎兵,征服他們,有利於增強拓跋族的戰鬥能力。
他用四年時間收服了高車族,部族勢力大增。其中僅390年西征高車袁紇部一役,便俘獲人口及牲畜共計二十多萬。順便於公元391年逼降柔然部族。
高車和柔然投降以後,陰山以南諸部紛紛向北魏投降。“童牛之牿(gu),元吉。”這些尚處於原始社會部落文明的胡族全部歸附於拓跋珪部下。北魏很快發展成為當時北方實力最強大的政權之一,為以後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拓跋珪要麵對的,是國力並不弱於他的後燕政權。
後燕的開國皇帝慕容垂(326年396年)也算一代雄主,驍勇善戰,勇猛過人。他十三歲即隨父征戰,屢立戰功。他擊敗過東晉權臣大司馬桓溫,也擊敗過東晉北府軍統帥、名將劉牢之,也曾鼓動苻堅進攻東晉,致使前秦在淝水之戰戰敗,元氣大傷,進而複國稱帝。
後燕比北魏世代交好,互有聯姻。慕容垂也算拓跋珪的救命恩人,正是因為他發兵相助,拓跋珪才能贏得部落內戰確立領導權。
但是現在,慕容垂已經老了,年近七旬,而拓跋珪的北魏卻越來越強大了。兩人若同有吞並天下之誌,勢必有兵戎相見、不共戴天之日。
公元395年,兩國發動了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東北)之戰。這一年,戎馬一生的慕容垂虛歲七十,他的掌中大刀已如“豶豕之牙”,就像被閹割過的豬的牙齒一樣,失去了銳氣和殺氣。這對年輕的拓跋珪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在後燕太子慕容寶率軍出征之前,老邁的慕容垂便已臥病在床。拓跋珪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戰機。
他率軍後撤至河西,與後燕大軍隔黃河對峙,同時暗派騎兵堵截燕軍與後燕都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的信息道路,使慕容寶失去國內消息。然後,拓跋珪開始向燕軍散布慕容垂已死的謠言,於是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
燕軍軍心動亂,被迫燒船撤退。待黃河河麵冰凍,拓跋珪即下令渡河並派二萬多魏軍精騎追擊燕軍,在參合陂大敗燕軍,並將四萬降兵全部坑殺。
公元396年,為報參合陂之仇,慕容垂抱病出征北魏,這頭老掉牙的老人虎威猶在。他命人鑿開太行山道,率軍奇襲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陣斬北魏名將拓跋虔,接著派慕容寶揮兵進逼拓跋珪。
相比慕容垂的強勢,拓跋珪顯得狼狽不堪。驚懼之餘,他打算撤軍返回盛樂。而因拓跋虔戰死,拓跋部諸部族也紛紛開始動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