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井穀射鮒,甕敝漏。
水井沒有淘洗,又臟又舊,水中還有小魚遊來遊去,井口盤用來汲水的水罐也是破破爛爛的,還漏水。人們不僅不去修井和水罐,反而拿著魚叉朝井底叉小魚。
貪圖享樂,不務正業,怎麼可能乾大事、做好事?
從古以來,一心沉湎酒色、醉心文藝而不理朝政的帝王,大都沒有好下場。
我們看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於是締造了開元盛世。後期寵信後宮,於是導致了安史之亂。偌大一個盛世王朝因此毀於一旦,可惜不可惜?
又比如說宋徽宗,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完善了宋朝的慈善福利體製,使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但他是一個醉心於書畫藝術的皇帝,為了一己之好大興花石綱,致使朝政敗壞、國力空虛,結果便有了靖康之恥。
元朝已經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了,帝王將相們卻還在忙著爭奪權力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這樣的王朝距離滅亡已經不遠了。
元明宗暴崩之後,皇太子圖帖睦爾痛哭流涕,如喪考妣,隨後在禦林軍護衛下匆匆返回上都再次即位為帝。隻可惜他一年之內弑殺兩位皇帝,已在蒙古貴族圈喪失信用。
蒙古族朝臣中有人稱疾不仕,各地王族接連以明宗太子的名義造反謀逆。尤其雲南諸王公開起兵,將戰火蔓延整個滇東北,元朝調集四方兵馬,曆時一年多方才平定。
蒙古高層內部動亂,使元文宗不得不崇文重儒,起用漢人。
實際上,他具有非常不錯的漢文化修養,書畫藝術造詣尤其深厚。而且,他早年輾轉江南一帶,因此對漢人疾苦有所體會。
他本該行漢法、用漢人、治亂世,大所作為,但他已經沒有時間了。兩年後,元文宗英年早逝,年僅二十九歲。他死前真情流露,自承元明宗之死是其平生大錯,如今悔之無及。為此他決心將皇位傳給元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
這個決定讓燕鐵木兒驚慌失措。燕鐵木兒兩度擁立元文宗登基,因深得信任而把持朝政,權傾天下。
元明宗之死,燕鐵木兒萬萬脫不了乾係。為了自保,他千方百計阻擾妥歡貼睦爾上台。
元文宗駕崩後,元鐵木兒封鎖遺詔。他先是找到元文宗的皇後卜答失裡,請求同意立她的親生兒子燕帖古思為帝。
卜答失裡否決了他的提議,決意要執行先帝遺詔。
這並非她深明大義,主要在於她禮佛,相信因果報應。
元文宗曾立親兒子阿剌忒納答剌為皇太子,然而僅僅一個月,太子就病死了。這對信奉佛教的元文宗夫婦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也是元文宗死前懺悔的重要原因。
燕鐵木兒隻好退而求其次,在卜答失裡的支持下,擁立年僅七歲的元寧宗懿瞵質班登基。
這就是鬥爭和妥協的藝術。
元寧宗是元明宗的次子,從小養在宮中,深得帝後喜愛。立他為帝,不算違背先帝遺願,也不會涉及自己的兒子,卜答失裡不會有心理障礙。
七歲的孩子還無法親政,卜答失裡臨朝稱製,成為元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燕鐵木兒則得償所願,不僅生命無憂,而且仍然掌握著朝政實權。
皆大歡喜。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元寧宗在位不到兩個月,病死。
燕帖木兒一籌莫展,隻得再次請立燕帖古思為帝。這一次,卜答失裡拒絕得更加乾脆:“天位至重,兒子年幼,讓他登基不會夭壽致死嗎?還是讓妥歡帖睦爾來當皇帝吧!”
所以,擔心兒子遭遇不測,才是她拒立兒子為帝的真正原因。
妥歡帖睦爾(1320年—1370年)終於被迎入京師。但燕帖木兒百般拖延,就是不讓他登基即位。皇位空缺時期,卜答失裡仍然心安理得地臨朝稱製。
雖說大蒙古帝國時期,皇帝死後,皇後稱製是慣例,但在元朝的體製下,老這麼拖下去,終究不是辦法。
然而,就算尷尬得摳腳趾頭,燕帖木兒還是打算尷尬到死。畢竟隻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彆人。
作為元朝當時的第一權臣,燕帖木兒也是一個富有權謀的人精,他當然不會傻乎乎地硬尬著不讓妥歡帖睦爾當皇帝。
妥歡帖睦爾來到大都後,先有司天監的太史說他不可立,立則天下亂。接著又有占卜者說:“如果妥歡帖睦爾六個月後再登上皇位,他的皇運將和元世祖一樣久長。”
文武大臣提出疑問:皇位空置,誰來擔負管理國家的責任呢?
燕帖木兒大義凜然地站出來,說道:“你們再認真測算一下天神的預言,如果真是這樣,為了讓皇帝聖壽長久,這個責任就交給我來承擔吧!”
瞧,他還是一番好心。
元朝皇位於是空缺了半年之久。
公元1333年,燕帖木兒終於尷尬至死。妥歡帖睦爾這才順利登基為帝,是為元惠宗。燕帖木兒的女兒答納失裡被立為皇後,卜答失裡晉升為太皇太後,她的兒子燕帖古思則成了皇太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