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成沒有點破高杉的目的,他之所以知道這麼清楚是因為他親眼看到老師約談了高杉,高杉先前是沒有貪的,但是老師讓他貪,讓他打入貪墨者的內部,從而做一個表率。
為了一群墮落者,而犧牲一個清廉者,秀成無法理解這樣的事情。所以他隻能冷眼旁觀。千代秋老師堅信這些墮落者腦中的回路是可以打破的,所以想再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秀成是可以理解這種行為的,因為他們這些無家可歸的苦孩子,一旦離開了學堂,在外麵是活不下去的。他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千代秋老師的心血,換句話說,如果子女不成器,作為父母的,難道就扔了,不要了嗎?
高杉做這樣的事情,會沮喪,會反對嗎?
不會。
秀成太了解高杉了。
高杉學長是一個典型的投機者。
秀成不貪是因為他是覺醒者,他不屑。秀清不貪,是因為她認同平分方糖的理想,她不能。而高杉不貪,是因為他分析了利弊,覺得不貪比貪更能獲得好處,他甚至猜出了一定有人監視,所以他乖的很。
而被分到降龍班的大多數人也不全都是覺醒者,很多人其實是不敢,並不是不想,誰能看到幾十萬兩銀子在麵前不動心呢?這就是真相。
但對高杉學長來說,他願意做這個墮落者的表率,是因為他可以成為這些墮落者的領袖,通過這次的事情,高杉學長可以在這些墮落者中掘出一種類似於信念的東西。他們會相信他,於是他就有了權力。
秀成不止一次在高杉的眼底看到了一種對於權力的渴望。
千代秋老師之所以選擇高杉,怕不是也看出了這一點。所以高杉才會願意做這個事情。
所以作為墮落者的高杉認錯態度才會那麼坦然。
換句話說,如果是高杉主動貪墨銀子,那麼他一定會做的很隱蔽,即使被發現了,認錯態度也絕不會坦然,他會狡辯,這是他這類人行事的本能邏輯。
秀成想得明白這些,所以他可以做到冷眼旁觀,但是他的妹妹秀清不會想到這些,她會失望,會憤怒,反而會被情緒左右。
秀清在降龍班的這些人中也是有號召力的,特彆是一些女生中,所以她們很憤慨。
天已經差不多快黑了,原本這個時間段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但是千代秋老師今天卻是要上課。
若千代秋是拿著月例來做事的老師,她才不會管這些墮落者的死活,但是她是靠著理想來驅動做這些事情的,所以上課這樣的事情,她會隨著她的本心來做。
於是教室裡點滿了星星點點的蠟燭,少年們心情複雜的坐在了教室裡,再也沒有了往日裡的歡笑。
千代秋站在講台上,她的手中拿著一個器物,對所有孩子說道:“這個東西叫做天平。而今天要講課的主題也叫做天平,也可以叫平衡。”
“我們先講一個故事。”
“我應當給你們講過有一個叫清的國度,這個國度中有一個大貪官名叫和珅。和珅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理論,叫救民先救官。”
“這源自於紀曉嵐和和珅的對話。這個對話有可能是杜撰的,但是這個理論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天下大災的背景下,紀曉嵐就問和珅,燕城的貪官把救災的糧食換成了牲口吃的麩糠和草料,他問和珅知不知道這件事。”
“和珅沒有氣憤,反而冷靜平淡的對紀曉嵐說知道。紀曉嵐問和珅是否覺得慚愧,但是和珅的回答卻是倍覺欣慰。”
“紀曉嵐難以置信的問為什麼?”
“和珅笑著說,一斤口糧可以換三斤麩糠,這就等於能救活一個人的糧食,現在可以救活三個人了。”
“紀曉嵐說麩糠是給牲口吃的,不是給人吃的。”
“和珅卻說,災民?還算是人嗎?”
“紀曉嵐瞪大了眼睛,說和珅怎麼能這麼說呢?”
“和珅卻說,行將餓死的人已經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隻要能活著,還什麼麩糠啊,那是好東西。草根,樹皮,泥土,都可以吃。”
“紀曉嵐聽聞此話感到震驚,但是和珅卻說紀曉嵐感到震驚是應該的,因為紀曉嵐是書生,隻會手捧聖賢書罵罵當朝者。和珅問紀曉嵐有沒有見過吃觀音土活活漲死的人嗎?有沒有見過千裡平原所有樹木的樹皮都被啃光的情形嗎?易子而食,隻是書上的四個字,紀曉嵐沒見過,但是和珅親眼見過,在他眼中,那不過是鍋裡的一堆肉啊。”
“和珅反問紀曉嵐,說你以為我毫無人性是不是?你以為我貪錢斂財是不是?我親自到災區去過,去那一看,心都涼了,所以不管朝廷發下多少救災的糧食,永遠也不夠,如果不變通一下,那去災區看到的就不是災民而是枯骨了。”
“紀曉嵐說救災的糧不夠,可以請求朝廷再發嘛。和珅說朝廷的國庫已經是個空殼子了。紀曉嵐說他看過救災的賬目,所有的錢都進了薛大老板的錢莊。”
“和珅連忙擺手,說薛大老板是個好人,是個神通廣大的人,一分銀子進去,能換兩分銀子出來,才有足夠的錢救濟災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