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默默地看了幾眼自己的好大兒李承乾。
在這短短的一瞬間,他已經把這些年來李承乾的學習成長情況都在腦子裡過了一遍,但是越想就越覺得迷茫。
怎麼會呢?不應該啊?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高明他也不是什麼腦子糊塗的人啊!
不論是日常的學業,還是與人交往,亦或者是簡單地旁觀、談論、參與一些政事,他的好大兒的表現都非常完美,非常優秀,非常符合他這個耶耶、大唐的重臣們,以及皇後和太上皇的期望。
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理想的完美繼承人。
——而且高明年紀還小,展現出來的就是最真實的情況,絕對不會是之前他的某個表叔那樣,裝出來一副完美優秀的樣子欺騙世人。
所以……想來應該不是高明有什麼問題吧。
李世民這樣說服了自己。
但如果不是在李承乾在位時期出現了問題,那就又會有新的疑問:是李承乾沒能繼承皇位,還是這件事情是在李承乾的兒子在位期間發生的?
對此,李世民隻覺得一頭亂麻,不論是哪種可能,都需要嚴加關注——畢竟是大唐前期啊!前期!他絕不允許自己的大唐也真的在前期發生這樣的事情。
而至於說宗教,或者借助宗教組織百姓的人帶給了百姓現實利益……他對此表示完全理解。
隋朝是怎麼滅亡的,大唐又是如何建立並穩定下來的,他對此一清二楚。
百姓確實要求很低,但是這也證明了他們是有要求的,而非那種可以被皇帝、被朝廷隨意擺弄而毫無反應不會反抗的存在。
再低的要求,那也是有要求。
大唐正是滿足了百姓的基本要求,才得以穩定下來。而一個朝廷能夠建立並且發展下來,基本上也都是滿足了百姓的基本要求。
可等到時間的推移……
李世民再度想起了一個他思考已久的問題:怎麼樣能夠讓王朝在走到中後期的時候,還能滿足百姓的基本要求?
不用多,基本要求足矣。
雖然他確實接受了沒有不滅的王朝這個現實,但若是能夠改變,當然還是最好的。
——“生產力”麼?
趙匡胤則關注到了另一件事情——當然,包括他大宋時期的那個“方臘”,但鑒於沒有具體明確的時間,所以他也難以判斷情況。
其實,有人是知道“方臘”到底是什麼時候的,從皇帝角度而言,有徽欽二帝,以及後來的南宋諸帝;從大臣角度而言,有從宋徽宗時期開始到之後所有時間段的大臣們;就連民間百姓,有一些都聽說過些許風聲。
但所有人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特彆是宋徽宗和宋欽宗。
趙匡胤對此也有所推斷,於是他的注意力就遷移到了“白蓮教”身上。
從唐宋時期,一直延續到了那個什麼清朝?
這看起來時間可不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