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智雲半導體,這種級彆的半導體設計企業,如果單獨拿出來,其市值都得一兩千億美元呢。
畢竟高通都有大幾百億美元的市值,而智雲半導體的規模比高通更大。
智雲半導體除了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手機SOC業務外,還擁有世界前三規模的X86芯片業務……雖然這個世界前三有點水,市占率隻有百分之十左右。
X86芯片的大部分出貨量還是依靠智雲旗下自身的PC業務,第三方市場比較小,而服務器市場也很小,主要依靠智雲集團以及部分合作企業的內部需求。
同時,智雲半導體還擁有世界上第二大規模的桌麵GPU業務,儘管當下的桌麵GPU業務依舊是英特爾的集顯獨占龍頭,不過智雲半導體旗下依靠X86芯片內置集顯以及高性能獨立顯卡業務也占據了世界第二的份額。
尤其是高性能能獨立顯卡,幾乎霸占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其中的細分賽道也就是AI算力卡領域裡,更是做到了百分百的壟斷。
其中的AI算力卡一項,就為智雲半導體方麵帶來了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營收,成為了智雲半導體裡僅次於手機SOC的重要業務。
除了上述比較核心的手機SOC,X86CPU,桌麵GPU以及AI訓練卡等重要業務外,智雲半導體還有戰略意義重大,但是是實際營收比較少,更不賺錢的SOP指令集芯片業務。
智雲自研的SOP指令集芯片主要供應盤古電腦使用,其服務器芯片則是供應智雲集團內部的服務器,超算以及合作服務器,超算企業使用。
此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不過長期處以保密狀態的AI芯片業務,AI係列芯片主要供應智雲內部以及部分特殊機構使用,乃是當下訓練AI的核心硬件,背後關乎一係列重要的戰略項目……不過這部分業務因為保密需求,因此其項目支出和營收都是被歸納為常規GPU業務裡,並沒有被單獨列出來。
最後,智雲半導體還有一些附屬子公司,擁有大量各種各樣的輔助芯片業務,其涉及範圍非常廣,如車規級算力芯片EYEQ係列。
還有一些常規芯片,除了供應集團的大量智能終端使用外,也廣泛供應國內的家電,智能製造工業設備等,隻是這些都雜而亂,每一項營收規模都不大。
整個智雲半導體加起來,其體量是非常大的,各種邏輯芯片出貨量也非常大。
年出貨量六億枚的W係列的手機SOC,也隻是其中一種重要產品而已,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
除了上述各種邏輯芯片,輔助芯片外,智雲半導體本來,其實還有儲存芯片業務。
不過隨著儲存芯片的業務擴大,智雲集團在去年的時候,正式把儲存芯片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智雲儲存科技有限公司。
新成立的智雲儲存科技有限公司,將會專注於儲存芯片的設計領域,它目前是世界第二大規模的儲存芯片廠商,第二大的運行內存廠商……屬於市場老大,僅次於四星儲存業務。
隻不過智雲儲存目前隻是單純的體量大,實際上不怎麼賺錢。
儲存芯片上的市場競爭對比邏輯芯片的競爭更加激烈,而智雲儲存業務也沒有太獨特的技術優勢,基本上和四星方麵半斤八兩。
同時智雲儲存芯片業務,還繼續和四星的儲存芯片業務玩價格戰……導致營收不錯,但是利潤不咋地。
如今儲存芯片上的競爭對手太多了,而智雲和四星這兩家巨頭一向來都不喜歡那麼多的競爭對手。
所以兩家都在繼續推動價格戰,擴充產能,推進工藝,寧願自己不賺錢,也要繼續擠壓其他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其他幾家儲存芯片廠商也是一個個咬牙死撐……
這個時候哪怕退一步都是個死字,四星和智雲分分鐘就會撲上來撕咬他們的屍體,瓜分他們的市場份額。
儲存芯片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的價格戰,依舊還在持續著,不再倒下幾家,是不可能結束的。
因為這一場價格戰,本質上就是一場四星和智雲聯手,針對儲存芯片市場的洗牌行動……兩頭儲存芯片領域裡的猛虎下山,不吃飽喝足了是不會回山的。
所以,這幾年的消費者在儲存芯片領域裡是運氣很不錯的,他們可以以非常便宜的價格,享受到先進的儲存芯片。
隻不過這樣也導致了智雲儲存芯片業務看似營收不低,但是淨利潤不高,在財報表現上都是拖後腿的那種。
智雲儲存芯片業務之所以從智雲半導體裡獨立出來,就是因為財務表現太拉跨,需要充足的資源進行繼續扶持,而光靠智雲半導體這個子公司的扶持,已經有些困難了。
所以乾脆獨立出來成為集團子公司,由集團總部直接進行各種戰略,包括資金上的扶持,以持續進行儲存芯片市場裡後半段的殘酷競爭。
而拋開了智雲儲存芯片業務後的智雲半導體,其財務表現其實更好……沒有了拖後腿,每年都虧錢的儲存芯片業務,其實智雲半導體還更賺錢了。
這樣的智雲半導體,如果拉到資本市場上去上市,少說也能弄個一千五百億美元的市值呢。。
但是,規模龐大,也可以說技術先進的智雲半導體,還有營收多但是不賺錢,屬於世界第二大規模的智雲儲存科技,這兩家重要的芯片設計公司,卻都是建立在智雲微電子的先進工藝上的。
不管你設計的芯片有多麼的先進,你都得造出來啊!
而越先進的芯片,就需要先進的工藝技術。
而智雲微電子,可以很自豪的說一句話,他們目前在工藝上的技術,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僅次於英特爾。
他們是世界上第二家解決十四納米工藝邏輯芯片量產的晶圓廠,並且隻落後了英特爾隻有半年時間。
同時領先了台積電以及四星這兩個重要競爭對手。
不僅僅技術上先進,智雲微電子還是世界上第二大規模的半導體製造商,為集團自身以及其他大量客戶提供先進以及成熟製程芯片的代工業務。
而今年,他們將會拿出來最先進的十四納米工藝,以支持S603芯片的量產,進而支持智雲集團全新一代的旗艦手機S15係列手機的量產、銷售。
智雲微電子,才是龐大的智雲集團的根基所在!
智雲集團裡看似龐大,賺錢的智能終端業務,半導體芯片業務,全都是建立在智雲微電子之上的!
這也是徐申學如此高度重視智雲微電子的緣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跑去智雲微電子視察。
尤其是針對十四納米工藝,徐申學已經先後來看這個十八號廠五次了。
之前開工的時候來了一次,去年設備安裝完成後又來了一次,去年十二月份十四納米工藝完成技術認證的時候來了一次。
今年二月份進行首次進行試產,並成功流片了S603芯片的時候來了一次。
現在,第十八號廠進行全年量產十四納米工藝,生產S603芯片了,他又來了一次。
由此可見徐申學對十四納米工藝,對智雲微電子的高度重視!
他可是個大忙人,旗下企業一大堆,很多看似重要的企業其實一年裡也見不到徐申學的人影。
如已經成長為國內第四大規模的互聯網企業益海科技集團,這個家公司成立至今,除了早期的時候徐申學去的時候稍微頻繁,等稍具規模後徐申學就很少去看了。
今年以來,更是一次都沒去看過!
這也讓益海科技那邊的管理層很無奈……他們好歹也是國內第四大互聯網企業,年營收八十多億美元,並且益海科技集團旗下的益海網絡,還是世界第一大手遊企業。
同時也陸續從柳河投資裡接收了不少國內互聯網企業的一些持股股份,用來加強,建立集團的互聯網生態。
然而這樣的益海科技,自家老板卻是不怎麼重視。
因為這樣的企業在徐申學旗下的諸多產業裡都排不上號……從戰略作用上來說,撐死了也就是個廣告渠道再加上文化輸出,然後收集一些數據訓練人機交互類AI。
此外,該企業還順帶給徐申學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徐申學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開支,基本都是從益海科技裡支出的。
如此的益海科技,在徐申學心裡連一座半導體工廠都不如。
徐申學寧願大老遠跑外地去主持一個新建半導體工廠的開工儀式,也懶得去隻有幾公裡外的益海科技集團裡視察。
當然……較真了說,其實半導體工廠更花錢,如今隨便投資一座先進工藝的十二寸廠,四五十億美元起步。
那麼大一筆投資,哪怕是徐申學也得重視啊!
——————
在通城半導體基地裡,徐申學視察了第十八廠,然後又看了S603芯片的量產情況。
返回深城後,又去看了深城半導體基地裡的第九廠,仔細詢問了該廠的升級改裝情況,反複強調要做好技術升級任務,務必確保十月份的時候順利投產十四納米工藝。
十四納米工藝,乃是現在,也是未來幾年裡最為重要的工藝節點,乃是支撐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還有其他諸多合作企業未來多年戰略的核心工藝節點。
徐申學是非常重視這一工藝的。
而深城的第九廠,則是關乎年底新一代W906芯片,WZ5000係列CPU以及其他先進芯片能否投產。
關乎的是威酷電子的新旗艦手機,智雲PC業務的興衰。
同樣也關乎諸多戰略合作夥伴的興衰,智雲一大堆合作企業都等著這個第九廠的十四納米的產能呢。
智雲半導體的第十八廠的十四納米工藝產能,他們是不用指望了,哪怕是智雲集團自家的PC業務都不用想,該廠未來一年的全部產能將會全部用於S係列手機以及A係列手機的芯片供應,空不出半點產能給其他業務的。
其他業務需求都要等第九廠的十四納米產能。
因此這個第九廠還是相當重要的,徐申學重點視察了該廠後,激勵了一番後才離去。
數天後,徐申學再一次出現在威酷實業的深城生產基地裡,視察S15係列手機的量產備貨情況。
從六月初,第十八廠開始大規模投產S603芯片後,已經等待芯片多時的S15各係列手機也正式開啟了量產備貨。
“目前我們的深城基地,莞城基地還有安城基地,還有我們的合作夥伴比亞迪方麵,已經開始了大規模量產S15手機。”
“而供應鏈上的兩百多個生產基地也正在全力生產,以供應各種零部件。”
“整個S係列手機的生產,直接供應鏈將會涉及兩百四十個生產基地,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在S係列供應鏈上奮力工作!”
“而間接供應鏈以及間接員工,那就更多了!”
“S15手機將會是我們有史以來,甚至是人類曆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產能最高,產值最高的工業產品!”
“同時,我們所建立的供應鏈,也是人類曆史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也是最為深入的供應鏈。”
“我們的整個供應鏈,從材料源頭進行掌控,通過遍布全球,由智雲衛星提供的供應鏈通訊網絡,智雲航空的空運網絡,以及大量合作的物流企業,實時調整,控製各生產基地,供應商的產能以及各零部件的及時運輸工作,以最大幅度的降低供應鏈上的周轉成本!”
“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成本,對比S14手機的供應鏈庫存成本,預計下降了大概百分之五,對比S13則是下降了百分之十,而這也將進一步降低了我們的S15的製造成本,以提升毛利率。”
“依托高效的供應鏈,我們在經過持續一個月的產能爬升後,有望在一周後達到設計產能,也就是月產兩千五百萬台手機。”
“雖然目前S603芯片的月產量隻有大概兩千三百萬片,不過S603在月初就已經開始進入達到設計產能的大規模量產階段,S15則是要下月初才能達到設計產能。”
“因此我們也獲得了一批S603芯片的庫存以維持七月份,八月份乃至九月份的全力生產。”
“等到十月份後如果市場依舊火熱,則是可以繼續維持兩千五百萬台的產能,部分欠缺的S603芯片的產能,則是由第九廠供應。”
“下月初,設計產能下,也就是各條S15手機的生產線加起來,月產能有望達到兩千五百萬台,完全消耗S603芯片的產能。”
“通過六月份、七月份以及八月份上旬的全力生產,我們預估能夠備貨五千萬台手機。”
“這將會是我們曆年的最大備貨數量,有望改善每年S係列手機上市初期裡全球缺貨的情況!”
集團高級副總裁,掌管供應鏈的顧之明信心滿滿的向徐申學介紹S15的供應鏈以及生產情況。
徐申學對顧之明的能力還是很放心的,這是個玩供應鏈的高手,如今智雲的供應鏈體係,都是由他一手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