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偽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_重生08:從山寨機開始崛起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重生08:從山寨機開始崛起 > 第三百七十八章 偽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

第三百七十八章 偽裝成輔助駕駛的自動駕駛(1 / 2)

自從智雲集團在11年夏天的時候,率先在s11手機上搭載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語音助手,進而引起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浪潮以來。

至今已經過去了五年半。

然而,智雲集團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上,卻是不怎麼親民……唯一和普通人接觸比較多的就是語音助手了,但是這個語音助手隻是常規意義上的人機交互模型,適用範圍有局限。

智雲集團在過去幾年裡,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以及應用上,實際上主要用於工業領域以及國防領域還有科研領域。

而民用領域裡,智雲集團主要是搞自動駕駛以及機器人項目,然後還是有些軟件領域的應用,如語音助手之類的。

但是自動駕駛的技術應用是海藍汽車,機器人技術是通用機器人robot,而這兩個產品的都是屬於比較貴的產品,對於大部分群體而言是買不起,用不起的。

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智雲集團在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上研發持續突破,同時是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進步,算力成本也越來越低,數據模型的訓練成本持續下降。

徐申學認為大規模推廣普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時機已經初步成熟了。

而除了後續向市場推出生成式ai,並對若乾ai模型進行開源,刺激,引導其他高科技企業進軍ai領域,方便賣ai芯片外。

徐申學也準備在智雲集團裡,加速人工智能民用硬件產品的推廣和應用。

機器人方麵已經正在搞了,第一代通用機器人robot已經獲得了初步的成功,有望在第一個完整銷售年裡獲得四十萬台的全球年銷量,其中雙足型號的銷量占比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為此,智雲集團正在和威酷實業方麵進行緊密合作,擴充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產線。

負責供應鏈業務的顧之明道:“我們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和威酷實業方麵,達成了新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威酷實業將會在深城基地裡新建設兩條機器人產線。”

“其中的第二產線,將會在四月份分陸續投產,主要生產現有的高端型號,兩條產線一起,足以讓我們的高端型號的機器人產能擴充到五十萬台每年!”

“第三產線,將會在今年秋天投產,這條產線是預計用於生產研發中心的中端機器人型號,設計產能達到三十萬台每年。”

“同時我們也和比亞迪方麵達成了新的戰略合作協議,比亞迪也將會準備投資建設新產線,新產線預計將會在明年春投產,預計產能會有四十萬台,這部分產能也會用於中端機器人的生產!”

“我們初步的規劃是在未來的一年內,把我們機器人的產能提升到一百二十萬台每年,其中高端型號產能達到五十萬台,中端型號產能達到七十萬台!”

“這個產能,是根據機器人項目團隊的研發計劃以及銷售計劃而製定的!”

此時,已經升任集團副總裁,智雲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唐全勇道:“我們準備在今年冬天的時候,正式發布簡配版本的通用機器人型號,這種機器人的價格將會進一步下探到大概十五萬元的程度,進一步擴充市場容量,讓更多的人買得起!”

“同時,今年的冬季發布會裡,我們也將會發布第二代的高端機器人型號,進一步加強性能,乃至搭載十納米工藝的eyq4芯片、zy34芯片以及zy35芯片,價格維持體係還是維持在三十萬和四十萬這兩個級彆,同時到時候將會對現有的第一代機器人進行降價,把價格降低到二十五萬到三十五萬之間。”

“按照我們和市場部門的同事們的推算,通過發布新的旗艦型號維持技術推進,品牌價值以及討論熱度,同時對上一代產品進行降價,並推出簡配中端型號,這將會刺激市場的熱度,並通過降價擴充市場容量,明年我們的機器人銷量有可能獲得翻倍增長,達到百萬台以上的銷量!”

“根據這個預測,我們對產能進行了擴充!”

“不過因為采取降價促銷的措施,同時大幅度擴產的龐大產線投入,我們的機器人產品今年以及明年的營收雖然會大幅度增長,但是硬件毛利潤還是會維持一個比較低的水準,同時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加,項目將會持續虧損!”

唐全勇看了看徐申學,然後道:“我們預計,今年項目將會迎來大約三十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其中大部分虧損都是由於產線建設以及機器人研發成本而帶來。”

徐申學道:“開闊市場時期,不用考慮一時的得失,先把技術做好,再把市場做起來。”

“隻要產銷量做起來,利用更多的產能把平均研發以及製造成本拉下來,後頭的事情就好做了!”

“現在的三十億美元虧損,我們虧得起!”

其實機器人項目目前已經算是獲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如果換成一些資金量不怎麼充足的企業,可能就會守著高價繼續賣,一台機器人繼續賣三四十萬,甚至推出更高端的型號,拉高均價,拉高毛利率。

畢竟這可是沒有競爭對手的行業……機器人想要賣多少錢就是他們自己一句話的事。

隻要他們願意,立馬就能夠來一個扭虧為盈,甚至年盈利達到幾十億美元的級彆。

但是,這種方式在智雲集團的管理層看來是不可取的!

因為智雲集團要的不僅僅是幾十億美元的利潤,他們要的是至少幾百億美元甚至上千億美元的利潤……人家野心大著呢。

所以,智雲集團寧願現在虧一些,繼續把價格拉低,然後擴大市場容量,爭取把主流中端機器人的價格做到大概十萬元左右的價格,再用高端,中端以及低端,把售價覆蓋五六萬到三四十萬。。

確保有錢人可以買到貴的高端產品,但是也能夠讓普通人買到便宜實惠的產品。

試想一下,智雲的機器人把主流中端的機器人價格,做到十萬左右的價格……那麼全球範圍內會有多少人買得起?年銷量會有多少?

按照市場部門的預估,這至少是兩千萬台銷量級彆的市場,以營收計算,往少了說都能達到兩千億美元的硬件營收。

並且如此龐大的產銷量下,研發成本以及產線投資成本將會被壓縮到一個非常極限的程度,進而大幅度提升利潤,有可能光靠賣硬件估計一年都能賺個兩三百億美元。

同時兩千萬台的銷量下,累計幾年下來,市麵上的機器人存量可能就會達到上億台……而智雲機器人采取的是硬件和功能雙重付費模式,用戶為機器人付費開啟額外的高級模式的話,根據不同的功能,需要額外再支付每個月少則一兩百,多則數千元的費用。

這將會帶來龐大的軟件收入……按照一台機器人的軟件收入平均是每個月三百塊來計算,一年就是三千六元。

一億台機器人,那就是三千六百億,折合美元將會達到五百多億美元……而這五百億美元的營收,不會帶來額外的成本支出……因為高級模式的訓練開發成本其實是固定的,為一台機器人研發一個高級模式要十億美元,那麼為一萬台,一千萬台,甚至一億台機器人研發一個高級模式,同樣也隻需要十億美元的成本。

成本固定,自然是賣的越多越賺錢!

最關鍵的是,這五百多億美元的付費功能收入,可是每年都有的……就跟躺在金山裡賺錢一樣!

雖然為了持續維持吸引力,讓更多的用戶訂閱,智雲機器人有限公司這邊,也需要持續改進,研發更好的算法以及訓練更好的模型,付出必要的研發成本。

但是這一款業務不管怎麼說,那都是額外賺的,並且毛利率會非常的高!

由此為機器人業務帶來整體上的高利潤!

相對於一年賣個幾十萬台,然後賺幾十億美元利潤。

智雲集團更傾向於每年賣出去一兩千萬台,然後每年狂賺大幾百億美元利潤。

現在的降價,不代表智雲集團放棄了高毛利的經營原則,相反,這隻是智雲集團為了未來的高毛利而做出的暫時犧牲。

屬於前期市場開發,技術研發的成本投入。

所以,徐申學對於今年的機器人項目的持續虧損,不以為意。

還是那句話,區區三十億美元,虧得起……反正之前都已經投進去好幾十個億了,現在再加三十億,甚至明年繼續虧損,智雲集團都頂得住,完全可以熬到大規模鋪開,然後豐收的時候。

當然,也隻有智雲集團這種不差錢,同時又技術強悍的跨國巨頭企業才能這麼玩了……

智雲集團敢玩這一套的前期是有錢又有技術……而有錢都不算重要,前期一兩百億美元乃至更多的投入,看似很多但是對於一些跨國巨頭而言也不算什麼,說拿出來也就拿出來了。

問題是,他們並沒有太大的把握能夠快速把成本降低下來。

機器人的成本下降,看似簡單,但實際上難度非常大的,並不是單純的擴大產量就行。

擴大產能的同時,還伴隨著大量的新技術應用。

要不然,盲目的擴大產能就是賣一台虧一台,賣的越多虧損的越多,最後直接把整個企業給拖死。

但是智雲集團有這個把握!

不僅僅在機器人領域如此,而在智能汽車領域裡同樣如此!

————————

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海藍汽車,從一開始的純高端汽車逐步發展,現在已經推出了主打三十多萬價位的中端轎車,並且海藍汽車方麵還準備繼續把價格往下拉低,爭取近期把智能電動車的價格拉低到二十多萬左右,進一步擴充市場容量,擴大產銷量。

而這,同樣少不了在技術上的支持!

不過智雲集團方麵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裡,隻局限於智能駕駛方案供應商的地步,並不親自做汽車。

目前智雲集團在汽車領域的合作對象,乃是海藍汽車。

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是徐申學的產業,但是彼此區彆還是比較大的,智雲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股東眾多,並不是徐申學的私人獨資企業,因此很多事情上也需要考慮到其他股東的利益。

海藍汽車那邊,為了持續獨占智雲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管理層已經準備引入智雲集團為戰略投資者。

要不然的話,回頭智雲集團把自動駕駛的技術授予其他廠商,進行更廣泛合作的時候,海藍汽車就會多出來幾個重大的競爭對手。

對此,徐申學個人是支持的,反正都是他的企業,彼此投資也很正常。

一月中旬,智雲集團的高層和海藍汽車的高層聚齊一堂,然後雙方進行了持續數天的談判。

談判過程裡,徐申學並沒有參與其中……畢竟兩家公司都是他自己的公司,但是這兩家公司內部,也都有著各自的利益群體,徐申學也不好強行對利益進行分配。

不管利益如何分配,雙方管理層自己談就是了,隻要最後能夠達成合作就行。

而經過了三天的持續談判後,雙方這才簽署了戰略投資協議。

智雲集團旗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所屬的自動駕駛團隊,獨立出去成立一家子公司,然後這家子公司和海藍汽車進行合並……這樣一來,海藍汽車就等於是徹底吞並了智雲集團裡的自動駕駛團隊,包括所附帶的一係列各種自動駕駛的專利技術。

同時根據協議,海藍汽車和智雲集團繼續就芯片開發,人工智能開發另有裡進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包括共同研發eyq係列算力芯片,並提供該芯片的製造技術,同時海藍汽車獲得該係列芯片在民用汽車領域裡的獨占權。

同時,智雲集團還會為海藍汽車注入五十億美元的現金,用以支持海藍汽車的技術研發以及產能擴充,全球銷售以及售後服務渠道的建設等各類耗資龐大的項目。

雙方深度合作的同時,智雲集團在海藍汽車裡的占股,也從之前的百分之五,進一步提升到了百分之三十。

對於智雲集團而言,進一步為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找了個好老公,然後躺著賺錢……

而對於海藍汽車而言,則是徹底把智雲集團裡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給一口吞下,避免了其他汽車廠商可以獲得同樣技術的可能性。

這種事,可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

雖然這兩家公司都是徐申學的產業,但是徐申學之前也沒少乾為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然後把自家技術大規模對外授權的事。

畢竟徐申學的利益,其實很多時候和子公司管理層、股東的利益並不是都高度一致的。

徐申學玩的是產業鏈,然後多少還帶點理想主義,社會責任這些東西!

所以,哪怕徐申學手底下有了一家海藍汽車公司,但是他同樣沒有放棄扶持其他國產汽車廠商。

比如動力電池領域,他參與投資並扶持了寧代電池,甚至開放了不少電池的專利技術給比亞迪電池方麵。

如今這兩家動力電池廠商發展的都挺不錯的,比亞迪電池他們自用,供給在比亞迪旗下的各種新能源車輛上,寧代電池則是供給國內其他廠商甚至國際廠商。

同時,更上遊的鋰礦以及動力電池所需要的稀有金屬行業裡,徐申學基本上也沒有給國內動力電池行業設限,甚至通過持續的擴大產能,獲得更多的儲量來進一步拉低鋰以及其他多種稀有金屬的價格……進而拉低動力電池的價格,降低電動車的整體成本。

在智能駕駛領域裡,徐申學雖然沒有開放eyq算力平台,但是卻開放了旗下子公司oleye的eyeq係列平台,這個平台不僅僅提供芯片,乾脆還提供傳感器以及核心算法呢。

再有旗下子公司英偉達旗下的x算力平台。

兩個算力平台,分彆為汽車廠商提供智能駕駛的解決方案。

如果有一天,徐申學認為有必要把eyq芯片為基礎的自動駕駛技術,也需要對外進行授權,以扶持國內的智能電動車的整體發展的話……他可是真的會把智雲集團裡的eyq芯片為核心的自動駕駛駕駛授權給國內其他汽車廠商的。

這種事,徐申學可是乾過很多次了,尤其是在電子消費以及半導體產業裡。

當下很多電子消費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裡的新興高科技企業,很多都是這麼發展起來的:徐申學為了扶持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選擇若乾廠商進行技術授權,甚至投入資金,最後催生了幾個技術不錯的供應鏈公司。

國內的好幾家新崛起的半導體製造廠商,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二十八納米工藝的技術,基本都是徐申學扶持出來的……而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利於智雲微電子的,因為這新崛起的國內的半導體製造廠商搞出來二十八納米工藝後,就會搶奪智雲微電子的代工訂單。

這些事情呢,海藍汽車的管理團隊可都是看在眼裡……自家老板看重的從來不是一家兩家子公司的得失,人家玩的是產業鏈。

這意味著,如果徐申學認為有必要,那麼海藍汽車也是有可能被犧牲的!

當然,明麵上海藍汽車公司的管理層不會說什麼,更不敢說什麼,所以他們乾脆來了一招釜底抽薪:通過引入戰略合並的方式直接把智雲集團的eyq平台為核心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徹底的帶回家,讓它從姓智雲,徹底變成姓海藍。

免的以後徐申學心血來潮,把這個平台也給授權出去,同時也是為了打消其他汽車廠商不該有的念頭。

最近幾年來,很多汽車廠商都一直在尋找可行的方法來獲得相應的eyq平台的自動駕駛技術的授權,這說的可不是什麼國外的汽車廠商,而是國內的汽車廠商。

但是之前都因為海藍汽車和智雲集團的合同,海藍汽車擁有該技術數年獨占期,所以這些汽車廠商未能如願。

現在眼看著這獨占期就要快過去了,海藍汽車的高層管理為了避免以後出現意外。

所以乾脆直接和智雲集團來了一個更加深入的全麵綁定,直接通過戰略合並的方式一口把智雲集團的自動駕駛業務部門給吞下了,同時還讓智雲集團成為了自家的重要股東。



最新小说: 春風何必來 權力遊戲 我在歐洲當文豪 愛情重置 從九叔到僵約之茅山天團 大帝轉世被退婚,我扶嬌妻成聖你哭啥? 不科學修仙 破產後,我養的校花成了我老板 稅收隻在機槍射程內! 厲元朗水婷月全文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