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國際會議中心,這個智雲集團曆次舉辦重要發布會的禦用場地,早已經被智雲集團花費巨資收購,平日裡對外承接各種商務會議、活動。
同時內部也有一座智雲集團的對外公開的展覽館,展出了智雲集團的諸多曆史產品,包括一些從來沒有投入量產階段的實驗性產品以及內部競爭失敗後的產品。
比如其中的機器人展館裡,就展出了智雲集團研發機器人以來,先後研發出來的五十多種機器人,從最開始的程序控製的常規機器人,液壓機器人,再到初代ai電動機器人,多個型號的改進機器人。
除上述這些之前根本就沒有公開過,也沒有量產推向市場,處於探索階段的機器人外。
還有多種已經生產並投向市場的機器人。
包括最早推向市場的各種工業機器人,如最早承載了智雲集團機器人業務的餐營業服務機器人,然後是運輸型號的機器人,從事精密加工的機器人,這些麵向生產領域的機器人,實際上很多都是一個或兩個的機械臂而已。
並不是所有的機器人都會有移動平台的,不管是輪式還是雙足或四足模式……很多用於生產領域的機器人都是在固定平台部署,隻使用機械臂進行活動工作。
機器人展館裡,最顯眼的還是成功量產上市,並獲得巨大成功,上市半年來總銷量已經突破十五萬台的第一代量產型通用服務機器人:robot。
一款兩款,分彆是a型輪式平台以及b型雙足平台的機器人非常的顯眼。
同時在這裡展出的還是原型機呢,收藏展出的意義還是比較大的。
機器人展館的隔壁,則是智雲集團裡的核心業務“手機”的展館。
在這個展館裡,展出了智雲集團曆年來所研發的諸多手機型號,包括最早的c1手機聯通版,然後是c1移動版,電信版。
整個c1係列,雖然今天看起來已經落後,風頭也遠不如後來的s係列大,但是對於智雲集團而言,卻是意義極為重大。
智雲集團正是靠著c1係列手機的巨大成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第二家可以拿出來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的廠商,進而順利開辟了國內外的市場。
c1上市初期,其月銷量一度突破百萬台,成為了當時僅次於水果手機之後,最暢銷的智能手機。
整個c1係列,在兩年的銷售周期裡,各型號一共賣出去了總計一千五百萬台,徹底奠定了智雲集團的基礎,讓智雲集團在當年成為了和水果並肩的智能手機廠商、
有了c1係列的成功,後續智雲集團才有足夠的資金完成s9手機的研發,並推動s9手機的全球上市,最終奠定了智雲集團在智能手機行業裡龍頭老大的地位。
所以,c1係列手機,對於智雲集團而言是有非常重要的曆史意義的。
所以該型手機的原型機,也成為了整個手機展館裡最中央,最顯眼的位置上。
就算是同樣獲得巨大的成功的s9手機,還有首款搭載指紋技術的s10手機,都隻能排在後麵。
手機展覽館裡,除了展出眾多已經推向市場的手機機型外,也展出了一些在研發階段就已經終止的手機項目,所以人們可以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智能手機機型。
甚至人們在這裡,都還可以找到s10的兩款孿生兄弟……當年智雲集團開發s10手機的時候,是有三個項目組同時推進……也就是說,其實智雲集團當年是研發了三款s10手機,但是最後隻有一款推向了市場,成為人們所熟悉的s10手機。
其他兩款內部競爭失敗的機型,從來都沒有投入過量產並進入市場,甚至智雲集團在把它們拿出來進行展出之前,外界根本就不知道。
現在,來到這個展覽館的人們就可以發現這一段曆史。
不少的科技博主都來探索過這些內部競爭失敗的機型,有個博主就為s10手機的兩個失敗的孿生兄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當年的s10有三個項目,而且設計理念都不太一樣。
其中的a項目采用的是玻璃後蓋板,外觀設計相對更加柔和一些,看起來有點像是縮小版的a係列手機……展館裡對該項目的介紹是,該項目內部競爭失敗後,並沒有停下研發,而是繼續推進,最終經過技術的持續推進後成功轉化為a係列手機的原型機。
而b的項目,就是成功推向市場的項目,人們對此已經非常熟悉了,四寸屏幕,加上三段式鋁合金機身加正麵的扁圓形的按壓指紋,智雲s係列裡最經典的設計,沒有之一,以至於後續好多年裡,在全球範圍內培養了一群小屏幕手機的忠實粉絲,智雲集團在後續多年裡,都為此而展開了小屏旗艦機計劃,也就是sx係列。
c項目的話,這個手機更加特殊,它是一款采用了類似現在很廣泛使用的後置指紋技術加全麵屏概念的手機,當然,並不是真的全麵屏,屏幕上方和下方依舊是有留空的,但是這種大屏占比加後置指紋的設計概念對於當時而言,依舊稱得上是一種非常前衛的設計概念……
所以人們就會發現,現在很多手機廠商玩的全麵屏加後置指紋技術方案,人家智雲集團在10年的時候就已經玩過了。
不過最後,智雲集團內部經過詳細的市場分析,內部使用體驗後拋棄了後置指紋概念,繼而選擇了正麵指紋方案。
這也導致了s10的c項目失敗,然後轉為技術儲備。
而這還僅僅是s10項目,實際上智雲集團的每一代s係列手機的研發,都是同時有兩個乃至三個項目組同時進行開發。
智雲集團裡的s係列手機的研發,從來都不是單獨一個項目,而是好幾個項目組之間進行內部競爭。
原因很簡單……智雲集團的s係列手機,可是當代最著名的手機品牌,年出貨超過兩億五千萬台,並且銷售均價逐年上漲,其營收已經達到了兩千億美元。
麵對這樣的超級工業單品,智雲集團內部再重視都不為過。
所以智雲集團專門為s係列手機的研發,搞了三個項目組,然後彼此進行競爭,生出的項目組,就會成為當年智雲集團公開推出的新款s係列手機,失敗項目要麼轉為技術儲備,要麼繼續打磨改進,然後競爭明年的項目。
而這三個項目組,也隻是設計方案整合項目組而已,他們本身其實不進行子係統或零部件的技術研發……也做不到。
圍繞著這三個手機設計團隊,智雲集團建立了超過十萬人的各種研發團隊,從材料到各種零部件,新技術,新工藝等等。
這十萬人組成的龐大研發團隊,基本上都是專門為了s係列手機而服務的……當然,a係列手機項目組,c係列手機項目組以及sx係列,sxl係列項目組也能夠跟在後麵喝湯。
之所以要這麼多的研發人員,涉足如此多的研發領域,那是因為s係列手機這種超級單品,從來都不是單獨一個項目組,幾千人的研發團隊能夠搞定的。
畢竟當下的s係列手機,裡頭的諸多技術都是全球範圍內最頂級的,甚至是獨創性的,它代表的就是當代地球上最頂級的電子消費乃至半導體技術……是一種諸多頂級工業領域的集大成者。
並且還在持續創新,推動技術進步的過程裡。
這種東西,就不是什麼小公司,小企業可以搞的。
放眼全球範圍,也就隻有智雲集團能夠依靠一己之力把這種頂級工業產品搞出來了……
畢竟智雲集團有最頂級的半導體製造業,有最頂級的半導體設計業,還有最頂級的智能終端供應鏈,如屏幕,電池……甚至就連玻璃蓋板技術也是全球最頂級的。
它擁有智能手機的所有核心技術,而且基本都達到了頂級水準。
水果那邊,他們隻是擁有芯片設計能力以及手機設計能力,同時用於零部件的技術,但是他們依舊需要依靠的大量供應商來完成手機的設計研發以及後續的生產,比如通訊基帶則是長期受限於高通,屏幕需要依靠四星,最近也在和華星科技進行談判,試圖獲得華星科技的頂級oled屏幕……
而四星那邊也類似,隻能獨自搞定一部分核心零配件,但是c領域包括通訊基帶就無能為力的,他們是找高通和智雲同時合作進行采購,此外指紋識彆領域也是依賴前頂科技。
在當下的智能終端行業裡,其實隻有智雲集團一家真正實現了全產業鏈,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能自主生產,哪怕無法自主生產的零配件也是屬於重要性不大,隨時都能找到備選方案的類型。
隻不過這樣做的智雲集團,也導致了固定資產投資過大,研發投資過大等一係列影響利潤的負麵情況,進而導致智雲集團的市盈率長期都不高。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樣做的智雲集團也給了投資者們更大的安全感……所有核心領域都能自給自足,無法自給自足的部分又能有眾多備選方案,同時這樣做的智雲集團,也把智能終端產品所帶來的諸多利潤都能掌控在自己手裡,進而實現超高的利潤率。
智雲集團的智能終端產品,出了名的高毛利率,其中的s係列手機的毛利率,更是被外界的一些分析機構認為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並且價格越高的機型,毛利率也就越高。
這相當之誇張!
這就是全產業鏈帶來的好處,所有利潤都能自己抓在手裡。
不像是很多沒有核心技術的手機廠商一樣,看似手機賣的挺多的,營收也高,但是毛利率很低,淨利潤更低!
威酷電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年的銷量也有兩億多台,加上其他的智能終端以及軟件等業務的營收也有幾百億美元,但是每年的淨利潤隻有區區幾十億美元……還沒智雲集團的零頭多。
這是因為威酷電子缺乏核心技術,所有零配件都是采購,他們隻是一個非常單純的手機設計廠商而已,因此整體毛利率比較低。
當今智能終端行業裡,但凡能大把賺錢的基本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也就是智雲、水果、四星這三家。
至於全球排名第四的威酷電子,則是因為缺乏核心技術,利潤就非常低。
當然,這種低,也隻是和智雲、水果、四星進行對比……對比其他手機廠商,威酷電子又能把腰杆給挺直了。
不管如何,威酷電子都是全球第四大智能終端企業,手機業務的營收也好,甚至利潤,都是排名全球第四,然後還有完善的各種智能終端生產鏈。
比不過上麵的三家世界級一線廠商,但是卻是依舊能壓住一大群二線手機廠商。
威酷電子之下,則是一群國內外的二線廠商。
全球排名第五的手機廠商,乃是華威,其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一億台,銷量不算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