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主設計,智雲微電子代工的麒零芯片也算是在中高端領域闖出了一些名頭,占據了一部分三千元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市場份額不大。
然後是ov,該廠的手機銷量也過億了,他們的路子其實和威酷電子比較類似……甚至零部件都高度統一,他們也采用智雲集團旗下各種零部件造手機,從c到屏幕,儲存芯片等其實都是一樣的。
而且他們在營銷上更加靈活,喜歡請明星代言,玩線下市場,最近幾年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此外他們獨家的高功率快充技術還是挺不錯的……他們家的手機在充電上,比一大票高端手機強多了。
當然,智雲其實也有高功率快充技術,技術團隊都已經開發出來了一百多瓦的快充技術了,但是為了極致的安全性選擇了非常保守的策略而已……寧願讓手機充電慢一點,也絕對不要看見手機爆炸起火的新聞。
四星在去年裡的慘況,那可是曆曆在目,值得智雲集團在這方麵高度重視並采取相對保守的策略。
就連隔壁的水果也被四星的電池自爆給嚇到了……尼瑪,後果太嚴重了,而水果方麵的快充技術本來就相對差一些,更沒膽子用高功率快充了。
最後,手機市場裡的最後一個大玩家是大米,這個雷布斯建立起來,以性價比而著稱手機廠商,銷量也有大幾千萬、
它們很喜歡摸著威酷電子過河,威酷電子搞啥他們也搞啥……當然,威酷電子是正常的搞,多少還有些硬件利潤,而大米是極致性價比玩法,硬件利潤非常低,但是人家生態做的不錯,依靠生態賺錢,所以也算是走出來了自己的道路。
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手機市場競爭很激烈的,八千元以上的市場是智雲獨占,五千到八千左右的市場,智雲占據大半,水果占據小半,四星占據零頭。
四千元到五千元市場,也是上述三家瓜分市場。
到了三千到四千元這一價格區間裡,才給一大票二線廠商留下了生存的空間,其中威酷電子又依靠小藍ax係列占據了相當多的市場,然後智雲和四星、水果也在這一領域裡用降價後的旗艦機,舊款機型,或者特殊機型搶奪市場。
留給其他二線手機廠商的生存空間非常小。
然後是二千元到三千元市場裡,智雲和水果徹底推出這一市場,四星繼續耕耘這一市場,威酷電子也有一部分市場份額,其他各手機廠商則是重點爭奪這一市場領域,其中的華威以及ov做的都相對不錯……這已經是他們所能夠爭奪的主要‘高端’市場了。
一千元到兩千元市場,則是威酷電子和一大票二線廠商的廝殺空間,其中威酷電子是屬於比較強勢的那種,其他的幾家二線手機廠商也做的不錯……這個價格區間,也是威酷電子,華威,ov,大米等國內手機廠商的主要優勢領域,出貨量非常大的。
千元以下……威酷電子徹推出這一市場,大米在這一領域裡優勢很大,然後還有其他一些三線廠商,乃至山寨機廠商混雜其中。
縱觀整個手機市場裡,各個價格區間裡幾乎都有實力非常強悍的手機廠商把控市場,這對於二線廠商,後來者而言想要進步,其實難度非常大。
在這種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裡,國內二線手機廠商能夠找到一條生存之路,其實很不容易,而能夠做出來的就更少了。
華威、ov以及大米已經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們之後,還有一群半死不活,苦苦掙紮,甚至已經轉行或者破產倒閉的失敗者呢。
其中的大米,能夠獲得其中的成功,哪怕隻是占據了低端領域的優勢,那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除了上述這幾家外,還有其他幾家手機廠商,如國外的lg,被聯翔收購的摩托羅拉,還有國內的眾興、金立、tcl等……基本都是已經逐漸消失在國內消費者視線領域裡的的三線廠商,但是他們在一些特定市場裡還是擁有一些市場份額,得以勉強維持。
再往後,則是一群全球範圍裡的四線手機廠商,這些四線廠商其實也蠻多的,包括國內的一大群中小手機廠商,如做非洲等落後地區市場的川音科技,他們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估計都得超過三千萬台了,增長速度非常快。
此外還有國外的日本品牌,印度品牌等等。
而這些被列為‘其他’的國內外中小手機廠商,他們采用的供應鏈大部分也是華夏的供應鏈,手機生產也基本都集中在華夏。
要知道,去年全球範圍內的智能手機總產能在十五億台左右,而華夏的智能手機產能就達到了十四點五億台,剩下的幾千萬台產能分布在越南、印度、日本以及韓國等地區,但是規模都非常小。
全球每年超過十五億台智能手機裡,有大概百分之六十五都是使用的智雲集團旗下的手機c芯片(包括通訊基帶);有大概百分之五十使用的是智雲集團旗下的儲存芯片,如內存、閃存。
有百分之四十使用的是智雲集團控股的華星科技的屏幕,還有相當多一部分使用的是智雲集團同樣有戰略投資的京東方的屏幕。
雖然這麼大的高比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智雲以及威酷電子直接拉起來,畢竟這兩家的手機銷量加起來就達到了五億多台,直接占據了全球總銷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但是依舊可以看的出來,智雲集團在智能終端領域裡的供應鏈掌控力度有多強悍。
而智雲集團再加上國內的其他供應鏈廠商,一起組成的華夏電子消費領域的產業鏈,直接壟斷了全球市場,根本就沒有給第二個國家的生存空間!
哪怕水果,哪怕四星他們生產各類智能終端,都無法甩開華夏的電子消費供應鏈。
這也是當年徐申學非要扶持威酷電子,進軍中低端領域,同時持續扶持國內其他手機廠商的緣故,這蛋糕做大了才能把供應鏈做起來,然後徹底拿捏住全球市場。
而這種全球最頂級的電子消費以及半導體供應鏈,最終又反哺智雲集團以及徐申學旗下的其他企業的成長。
小疆科技,無疑就是這一套供應鏈發展模式裡,獲得大量好處的廠商。
作為一家專業的無人機廠商,其實小疆科技的技術研發主要還是集中在無人機本身上,對零部件的研發雖然也有,但是更多的還是依靠合作廠商的供應鏈。
如芯片領域,部分先進芯片是依靠智雲半導體供應,部分是依靠國內陸續發展起來的其他芯片設計企業的供應……而芯片製造部分,基本都是智雲微電子那邊製造的。
電池部分,也是直接套用電子消費供應鏈的成熟電池技術,然後進行一些專門定製,讓電池更加適應無人機的需求。
ai領域,直接抱著智雲集團的大腿搞所謂的聯合開發,實際上是智雲集團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直接給他們弄了個無人機ai,然後小疆科技再自己拿去進行各種適配訓練……飯都直接喂到了嘴巴裡。
而到了現在,小疆科技又摘桃子了。
前腳剛聽說老板的另外一家公司海藍汽車,搞出來了半固態電池,他們後腳就跑過去厚著臉皮要訂購電池。
這個電池自然不是用來給那些常規的小型無人機使用的,而是準備給大型無人機,尤其是其x14項目使用的。
因為使用了半固態電池後的x14項目,其整體續航能夠提升百分之五十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性能提升。
畢竟影響x14項目的正式商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之前的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還不夠,無法支撐x14項目的長時間續航。
在智能駕駛部分,飛控部分以及電機等各方麵都解決的差不多,隻剩下個能源問題的情況下,可以想象小疆科技那邊得知了海藍汽車搞出來了半固態電池後,有多麼興奮。
而經過徐申學的協調,最終小疆科技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海藍汽車的半固態電池雖然不對外銷售,但實際上隻局限於不對汽車廠商銷售,如果是其他行業的廠商有需求的話,其實他們也對外賣。
如果小疆科技也是搞電動車的話,哪怕大家都是徐申學的企業,估計海藍汽車的管理層也會直接拒絕,親兄弟還明算賬的,更何況是兄弟企業……雖然都是徐申學的產業不假,但是雙方的管理層卻是兩撥人,各自都拿著期權股份,不菲的薪資……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
而半固態電池可是海藍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海藍汽車的管理層不可能把自家的半固態電池出售給任何一個競爭對手的……之前徐申學也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才說服了他們開放半固態電池的部分專利付費授權,這才讓寧代電池獲得了半固態電池的部分專利……就這,寧代電池那邊還得繳納高昂的專利費,並且最早也需要兩年後才能夠向市場推出產品!
合同規定,寧代電池兩年內都不得利用這些專利技術,向市場推出半固態電池呢。
但是小疆科技,就沒有這些困擾了,很快就從海藍汽車裡拿到了半固態電池,然後裝在了自家的x14項目上。
最終,讓這款x14無人機,首次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應用能力。
七月四日,徐申學就在前山國際會議中心裡的一個露天開放式的會場裡,向人們介紹了機器人的入門版,演示了幾個高配置型號的機器人後,包括其中一個四足移動平台的通用專業機器人後。
徐申學並沒停止發布會,而是對著全場觀眾道:“接下來,我會為大家介紹一款非常特彆,甚至可以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來自小疆科技的x14無人機,一款人工智能低空大型多旋翼無人機。”
徐申學說完,就是朝著遠方招了招手,很快人們就聽見了嗡嗡聲,抬頭看去,隻見兩台大型的無人機一左一右並排快速駛來,然後抵達會場中心後自動降落到徐申學的兩側。
無人機不重要,甚至是這種體型比較大的無人機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兩台無人機裡,一台裡帶著兩個人,而另外一個則是攜帶了一巨大的貨倉!
而緊接著,徐申學說出來的話就更讓現場的人震驚了。
“如大家所見,我們的x14無人機,是沒有駕駛員的,同時也不需要進行遙控,整個飛行都是機載ai全程自主控製!”
“這是一種不需要駕駛員,使用門檻極低,可以垂直起降,不需要依賴專業機場,同時最大續航能夠達到一百五十公裡,最大載重達到三百公斤,最大速度達到一百三十公裡的劃時代的無人機。”
“可以用於複雜地形的空中貨物運輸,人員的快速空中通勤。”
“諸位朋友們,真正的人工智能無人機時代已經到來了!”
“我的朋友們,低空經濟時代也到來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