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並不容易!
說實話,也就隻有智雲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才能夠在機器人上市之後的第一年,就把價格昂貴的機器人賣出去五十萬台以上。
換了其他的公司,就算能夠拿出來同樣的好產品,也缺乏這樣的銷售能力。
智雲集團,它不僅僅是技術強悍,還有著強悍的為各國市場的配套能力,擁有著遍布全球的銷售渠道……而後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國內的其他企業,他們的產品想要出海可不容易……很難和智雲集團這樣,把產品賣到全球幾乎每一個國家的。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技術先進外,還需要其他領域的能力。
比如為不同國家進行不同的適配,彆都不說,光是一個語言問題就得難倒很多國家……你總能在海外市場裡隻弄一個英文版,至少一些主流語言都得弄上啊,比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俄羅斯語等等……全球各國的語言多了去,想要全部適配可不容易。
同時全球各國的法律,風俗都一樣,彼此間有很大的區彆,還需要針對不同的國家的法律以及風俗進行優化修改……這對尋常企業而言就更難了。
但是對於智雲集團而言,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智雲集團擁有國內,甚至全球範圍裡最多的小語種人才,但凡地球上有比較多人使用的語言,智雲集團這邊都會有專門的語言項目組,為旗下各產品提供語言適配和優化。
都有人說,國內小語種專業的人最好的就業方向就是去智雲集團任職……
此外,智雲集團在全球各地的大量研發中心,這些海外研發中心的一大重要任務,就是把集團的產品進行本地優化,以符合當地的法律、風俗、語言等。
同時智雲集團裡的法務部門裡,是有專門麵向各國的專業法務團隊,同時也會和一些國際或當地的頂級律所進行合作。
智雲集團玩法律,其實也很溜的!
畢竟這是一個常年在全球各地打官司,不是當被告就是當原告,常年官司纏身的全球性跨國巨頭。
而智雲集團裡的法務部執行總裁,同時也是智雲集團裡的高級副總裁,正兒八經的集團高管。
以上的語言,風俗,法律等諸多問題,是限製諸多企業把產品撲向全球市場的重要障礙……但是這些障礙,在智雲集團裡卻是不存在相應的問題。
最後一個,則是普通人都知道的渠道問題……這個也挺麻煩的。
一個兩個國家的渠道可以打開,但是十個,一百個國家的渠道想要打開,那就有很大難度了。
如果想要和智雲集團這樣,把銷售渠道鋪遍全球,那麼就是難上加難了。
不僅僅是國內企業很難做到,其他的一些跨國巨頭也同樣難以做到。
這涉及到了一係列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產品本身就不適合全球開賣,競爭力不強等因素。
而智雲集團在這方麵,很不巧又得心應手的很!
因為智雲集團的核心產品是手機啊,而且還是一個全球知名的頂級手機品牌,依靠手機為先導,智雲集團能夠在輕易的在各國建立起來銷售渠道。
隨後鋪設其他各類智能終端產品,如電腦,平板,智能手表、藍牙耳機,vr眼鏡以及智能電視,家庭主機等各類產品。
同時伴隨著智能終端產品的渠道,後頭的軟件以及互聯網服務,各類半導體產品也跟著進入一些國家的市場。
現在呢,智雲集團的機器人產品,也利用了這一套遍布全球的銷售渠道進入各國市場。
所以,彆看智雲集團能半年內賣出去三十多萬台機器人,其他企業就難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同樣的機器人換一家企業來賣……它都賣不出去這個銷量,更彆說明年衝擊百萬銷量了。
智雲集團的全球跨國巨頭的名頭,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人家的觸角真的遍布全球……哪怕是在美國也有麵向各企業的各類半導體、軟件服務啊。
等季成河離開後,徐申學繼續翻看著這份機器人的業務報告,又繼續琢磨了半個小時後,這才放下。
稍微休息後繼續看起來了各公司的報告。
海藍汽車公司那邊報告了在巴西工廠的推進情況,整體算是比較順利,預計年底就能夠動工了,同時該工廠的項目確認,也讓海藍汽車進入巴西市場更加容易,對方將會給予電動汽車更大的關稅優惠,這將會有利於海藍汽車在巴西地區的出口。
同時海藍汽車又報告,歐洲地區裡的合作企業,試圖重啟談判,並且表示已經放棄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隻針對零配件在當地的國產率有要求,目前海藍汽車和對方進行新一輪的接觸。
對此徐申學回複道:可以談,但是底線不容突破,核心技術絕對不能轉讓。
之前歐洲那群人還試圖獲得海藍汽車的諸多核心技術,把徐申學給惡心壞了,直接來了個單方麵中止談判,撤回了所有投資計劃。
對方內部爭論了幾個月後,最後又跑過來試圖談判引進海藍汽車,同時把關稅也當成了籌碼。
這種情況下,該談判還是要談判的……做生意嘛,昨天翻臉也不影響今天達成新的合作啊,隻要對方條件適合,海藍汽車去歐洲建個組裝廠還是可以的。
這也涉及到了一個關稅問題,目前歐盟那邊正在醞釀針對海藍汽車的關稅上漲……他們覺得海藍汽車的電動車賣的太便宜,競爭力太大了。
法國,德國的汽車產業也是推動電動車的主要廠商,他們的電動車也搞的有聲有色的……至少看起來是這樣。
然而他們的電動車不管是在技術還是成本控製上,都比海藍汽車差了老大一截呢。
以前海藍汽車賣的都是高端車型,他們也不太在乎……但是現在海藍汽車賣三十幾萬的海藍slc以及海藍v後,這些相對便宜一些的車型就開始衝擊這些國家的汽車市場了。
所以,有人開始說要拉高關稅,避免本國汽車產業被海藍汽車所衝擊。
這也是挺搞笑的,全球人都知道,海藍汽車是個高端品牌,買的車都死貴死貴的……而就海藍汽車這樣的昂貴價格,一群歐洲汽車廠商依舊比不過!
因為他們搞的電動車性價比更差,性能拉跨不說,而且價格死貴死貴的……競爭不過海藍汽車。
對於歐洲那邊建成,徐申學保持開放態度,對方願意的,條件不錯的話那麼就去建個廠。
尤其是特斯拉那邊也想要跑到德國去建廠。
作為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海藍汽車還是比較關注特斯拉的動向的。
特斯拉要是跑過去,海藍汽車為了保持在歐洲地區的競爭優勢,大概率也會跑過去建個廠。
但是如果條件不行,那麼就不去了。
汽車市場本來就非常複雜,海藍汽車是不可能拿下全球所有的汽車市場的……這和海藍汽車的產品好不好沒關係,而是汽車產業地方保護的問題。
總之在汽車產業上,徐申學的態度是能做就做,做不了拉倒……但是想要轉移核心技術,彆說門了,窗都沒有!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