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著道:“你小子,和詹徽想到一塊兒去了,所以朝廷需要用這一批驛站的收入,反過來投入絕大部分去修建官道。”
“如此一來,能分多少去北疆修建長城,就未嘗得知了。”
“如果官道修路耗費錢財太多,那北疆長城工事就隻能暫緩擱置。”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事有輕重緩急,國家現在處處需要錢,有些事隻能暫且擱置。
以前朱雄英還沒感覺,當現在真的開始批閱這些沉甸甸的奏疏的時候,一大堆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不過朱雄英始終認為,無論是修建國內道路還是北疆長城工事,都一樣的重要,一樣的不能擱置。
“我有個想法,爺爺您且聽聽看。”
“既然江南湖廣之地修建官道,那麼為何不能讓民間大士紳大地主,去反哺到朝廷身上?”
朱元璋好奇的道:“怎麼個意思?”
朱雄英清理了一番思路,道:“江南的士紳有錢,他們隨便拿一點出來,一段段的修,每修建完成一段道路,可設石碑言明捐獻者功績….嗯,就和當初修建新安江的道理一樣。”
朱元璋目光如炬,麵容漸漸有些肅穆,正色糾正道:“孩子,這個道理,不一樣。”
“新安江修建,是關乎數萬百姓生死之大計,是江浙百姓齊心協力抗災之成果,多有義舉。”
“而你此策,無外乎就是朝廷在伸手要錢,咱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朝廷,要是開了這個口子,怎麼再堵住?”
“治民於寬仁,現在讓百姓集資修官道,要是以後打仗,治災,修城,乃至於所有耗費錢糧的事,是不是也要朝民間集資?如此一來,咱大明朝廷和強盜啥區彆?”
“你設想是好的,這點咱承認,可江南的那些大士紳大地主,他們願意出錢麼?最後的負擔,一定會轉嫁到老百姓身上,他們有的是辦法做出這種自己得利,損害百姓的事,你知道麼?”
“困擾大明富強的,不是善良的百姓,而是那些貪得無厭,想方設法從百姓身上吸血吃肉的大士紳大地主!”
朱雄英歎了口氣,有些不以為然:“這些大地主大士紳,手能觸這麼長麼?”
朱雄英不敢苟同。
朱元璋笑笑,開口道:“趕明爺爺帶你去看點東西,你就會有感悟的。”
….….
夜風冷冷。
夜深了。
奏疏批了大半,朱元璋默默起身,給朱雄英端著一壺蜜茶過來。
輕輕拍了拍昏昏沉沉的朱雄英肩膀,朱元璋笑道:“累了吧?”
突如其來的關心,讓朱雄英備受感動,朱懷接過蜜茶,喝了一口,笑道:“不累!”
老爺子點點頭:“不錯,那提提神繼續批!”
啊?
咱開玩笑的,您老當真了啊?
朱雄英一副苦瓜臉。
朱元璋哈哈大笑:“瞧你這啥臉色,早些去休息!早些休息早起來然後去你師尊那兒學東西。”
“況且,國事催人老,哪有人操勞這麼多事還不累的?操心的人容易老,彆批太晚,勞逸結合。”
朱雄英有些幽怨的看著朱元璋,沒好氣的道:“爺爺,您老也學會打趣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和年輕人待著時間長了,當然要改變改變朝氣的思想,不然不顯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
“回吧,把奏疏帶回去,多研究怎麼處理最好。”
朱雄英笑著道:“那成,奏疏批了一大半了,剩下奏疏我都帶回去,那我先回去睡了,爺爺您也早些睡吧。”
朱元璋點頭:“嗯。”
.
….….…….….….
一夜過去,翌日一早。
天朗氣清,鳥兒蹲在光禿禿的樹乾上嘰嘰喳喳的叫著,掀開了大明洪武十五年嶄新的一天。
朱雄英早早起床,出去沿東宮跑了一圈,然後順帶去禦膳房帶了些吃去老爺子宮殿。
紅薯粥早早就煮上了,等老爺子起來,熱騰騰的紅薯粥,和禦膳房做的包子,已經擺放在院子的石桌上。
朱元璋神清氣爽的走來。
“嗯?那麼早來了,昨夜伱睡的可好?”
朱雄英笑著點頭,然後還把奏疏給拿了出來:“爺爺,處理的差不多了,給您老。”
朱元璋背著手坐下,開始檢查奏疏,隨後開懷道:“好!奏疏批的差不多了,咱每天都能睡的這麼踏實。”
“嘖嘖!紅薯粥,白煮蛋,包子,還有蘿卜乾,不錯,老話說得好,早晨吃的好,中午吃的飽,晚上吃的少,養生!”
“就是你小子天天都起這麼早,整的咱像個嗜睡的年輕人,你反倒像個睡不踏實的老年人。”
朱雄英笑著坐下,拿著包子塞嘴裡,支支吾吾的道:“老話說的也好,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
“嗬!”
朱元璋笑了笑,便吸溜了一口滾燙的紅薯粥:“粗坦!”
這是淮西話,意思舒坦。
老爺子半隻腳抬在石凳上,半屁股翹著,一隻手端著瓷碗,一隻手拿著筷子和包子。
那包子他一口一個朝嘴裡塞,然後就著滾燙的紅薯粥吸溜到嘴裡,末了嘎嘣嚼一口蘿卜乾,簡直快活的如同神仙。
早飯吃完,朱元璋背著手在宮殿的院子裡溜達一會,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對朱雄英道:“去你師尊那兒之前,你那東宮的紅薯,再給咱弄點過來唄?”
朱雄英點頭:“成,爺爺您要多少?”
朱元璋想了想:“弄個小籃子,咱能提得動就行。”
朱雄英點頭,吩咐宮人回去東宮去扒紅薯。
吩咐的宮人是個聰慧之人,不一會兒,便拎著一個小籃子走來,裡麵大概有九個左右的紅薯,朱元璋掂量在手裡,不重不輕。
朱元璋不免多看了一眼,這個細心的小太監。
“成,事兒妥了,咱也吃完了,該去找些官員議事,還有一堆事要處理。”
朱雄英點頭:“好,那您路上慢點,我也準備去天雲觀找師尊了。”
朱元璋點頭:“昨晚批過的奏疏,都好好思考思考,若是下次,你該怎麼批,都要熟稔於心,不可懈怠。”
朱雄英正色道:“明白!”
.
…….
朱元璋來到大明宮。
昨晚的奏疏,雖是讓朱雄英代筆,但大多數朱元璋都在一旁看著,有些需要記住的,老爺子現在都熟稔於心。
謹身殿。
朱元璋將小籃子放在一旁,微微有些發愣的看著案牘上的麵條和蒜瓣。
“陳洪。”
朱元璋看著還在冒著熱氣的麵條,開口道:“誰送來的?”
陳洪忙不迭道:“啟奏皇上,是皇孫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