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說著,張侍郎湊近王騫耳旁:“我經常看到老爺子,提及天雲觀之事,並且經常雄英殿下剛從天雲觀回來,老爺子就找到他了。”
“很顯然,老爺子就是在等雄英殿下!”
這….
王騫聞言,瞪大眼睛。
此刻。
兩人正小聲說著的時候,不遠處,一群錦衣衛擁簇著步輦入宮。
“陛….陛下?”
王騫有些震驚看著龍攆,心道,陛下怎麼又從東宮出來了啊?
他不敢多想,遠遠地,便開始恭敬彎腰。
這是禮儀尊卑,無論在何處,都要遵守。
等龍攆禦駕離開之後,王騫和張侍郎麵麵相覷:“老爺子….又從東宮出來了?”
張侍郎小聲道:“這個點太子殿下肯定不在東宮,奏疏….莫不是在東宮批的?是雄英殿下批的?”
“不大可能!”王騫厲聲道。
話是這麼說,可他第一次拿到奏疏的時候,也是蔣瓛從東宮送給他手裡的。
這….
王騫現在也有些心緒不寧。
“那你說咋回事?”
“不知道,興許我們想多了。”
“可是自你去那天辦差之後.…”
“慎言吧!”
王騫趕緊打斷。
.
…….….….….….
臨近傍晚,天有些黑了。
朱雄英早早的,就給藍玉等人送了拜帖,說要去拜訪眾人,順便給眾人送點綠菜和西瓜。
他望著外麵的天色,心裡不知想些什麼。
“走吧。”
朱雄英對隨行宮人說道,便當先踏步出府。
等抵達藍玉府邸的時候,已經掌燈。
藍玉等人皆在正廳坐著,酒菜都擺好了。
等朱雄英進來,藍玉得意的起身大叫道:“殿下,您來啦?”
“當時還有些人說您不會來,日理萬機可能會忘,說實話,本將都嗬嗬了!”
他左右看看,最後拉住一臉難看的常茂的衣袖:“老常,你起來,陪咱去外麵看看殿下都送了些啥!”
“額….”常茂有一種不好的感覺。
“走嘛,愣著做啥?!”
“啊….”常茂打了個寒顫,忙道:“這個麼,不用看了吧?”
藍玉擺手:“誒?要看的,殿下最近養瓜種瓜多,無非就是西瓜啊胡瓜啊綠菜啥的,去看看吧。”
說著,藍玉將常茂給不情願的拽到牛車前。
“哦豁!這麼多?乖乖!這西瓜得有一車啊!哎呀,綠菜也很多啊!比你家的多好多啊!這咱回事咧?”
“你看,殿下還是很看重咱的,這下你承認嗎?”
夠了啊!
差不多得了啊!
常茂哼了哼,不理他。
朱雄英也有些無奈,更想不明白這些將軍都是大明有頭有臉的人物,為啥為了這點小事攀比,不,準確的來說是炫耀。
不就是比常茂送的東西多了點,這有啥?
這玩意兒,也不能論斤稱量,有個差不多再送吧?
好不容易,這群長輩才安靜下來。
等他們紛紛落座的時候,朱雄英才不卑不亢的坐下。
藍玉瞥朱雄英一眼,笑著道:“殿下,咱幾個老家夥們打趣,您可不要見外,在這兒,您就當自己家,將咱們都可以當成你的親人,該咋弄咋弄,坐坐,不要拘理。”
“當然,如果咱夠格當您親人的話。”
朱雄英點頭:“藍叔,那肯定夠格。”
聞得此言,藍玉等人都是極為高興。
眾人都微微笑著。
今天朱雄英主動拜會這些人,他們不認為朱雄英的目的會這麼簡單。
自家侄子什麼性子,在這些老將們心裡都有判斷。
朱雄英有些踟躇。
他在想如何切題進來。
究竟是從航海開始切,還是從試探這些武將的想法開始切。
想了很久,朱雄英才咬牙道:“諸位長輩們。”
眾人漫不經心的看著他。
朱雄英道:“諸位長輩對雄英不錯,我也是以誠相待,今日若是說了些許錯話,希望諸位長輩海涵,不要和小子一般見識。”
藍玉笑了一聲,點頭道:“殿下,瞧您說的哪裡話,咱們可從來都不會怪你,您彆怪罪咱們便是了。”
常茂等人亦是點頭。
雖然有朱雄英娘親常氏原因,他們都是朱雄英的長輩,但朱雄英是皇族,未來極大概率是帝王,到時候他們都是臣子。
先國,後有家。
所以他們,可不敢仗著長輩身份說朱雄英。
他們內心那關過不去,太子那邊也過不去,老爺子那關更是過不去。
此刻。
朱雄英有些無語,也知道藍玉是在打趣,便微微笑了笑。
他繼續道:“明日的朝會,爺爺他….可能會商議大明航海之事。”
藍玉蹙眉:“航海?殿下,這是為啥?”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為了找到更多適合種植在大明的糧食作物,救黎民蒼生,揚大明國威,見識海外番夷發展情況….”
藍玉咳嗽一聲道:“咳咳,殿下,咱都糙人不懂這些,您就直說,要咱乾啥?”
朱雄英撓撓頭:“額,諸位長輩們,可否給予支持?”
“我師尊他老人家,嘗翻閱史料,自洪武初年開始,我國朝屢屢在東海被倭奴滋擾,死傷者不計其數,此不可謂不為國人之痛也.…”
朱雄英還沒說完,藍玉便打斷他道:“殿下,就是要咱支持出海?成了,沒問題!”
“殿下,吃酒吃酒!”
頓了頓,藍玉看著朱雄英,淡淡的道:“殿下,伱師尊看的那些史料都是扯淡玩意兒!”
朱雄英聞言,微微皺眉。
藍玉看在眼裡,原本大大咧咧想要說出的話,開始收斂起來。
他是心想,朱雄英肯定因為“扯淡”等等話語,說著他師尊,所以不喜的吧?
藍玉開口道:“殿下,咱大明可不是軟柿子,倭奴屁大的地方,敢在東海放肆?您師尊隻看到東海有大明子民和將士被殺,那您師尊可知道倭奴死了多少人?”
朱雄英搖搖頭。
這事兒,他還真不知道。
藍玉悶哼一聲,開口道:“殿下,死亡人數朝廷沒列出來,不過咱特點查過,細算下來,倭夷最少死在明軍手下上萬餘人!”
“之所以不對外公布,就是為了讓國人警惕海上之險要,以達到海禁的目的!”
“殿下,您師尊….其實吧,倒是有點小瞧咱大明軍人了吧?”
朱雄英抿了抿嘴,臉色羞紅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