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深吸口氣,執意道:“不,我家老爺子養育我許久,可奴婢不孝,割了命根子,對不起他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恩,奴婢下半輩子再還回來。”
“您同樣,是奴婢命中的貴人,沒有爺,奴婢可能早就餓死在外麵。”
“爺,您就收下吧,不然奴婢出海,心裡都會不安。”
朱雄英想了想,點頭道:“成,東西放我這,我給你存著。”
鄭和頓時喜形於色:“行!”
朱雄英淡淡拿起茶水,開始喝茶。
又和鄭和聊了一會,鄭和便離開了這裡。
戀戀不舍。
………………
翌日。
清晨,風似藏起,再不願施舍人間。
燥熱的天氣自烈日出來那一刻,便開始炙烤應天城。
朱雄英隨手遞給老爺子幾隻蓮蓬。
爺孫二人搬著小凳子,在門坎前。有一搭沒一搭的剝著蓮蓬子。
老爺子似乎有些開心,望著蓮蓬子發出久違的笑容。
“你知道,咱最嘉歡啥天氣麼?”
“定不喜歡夏天。”朱雄英開口。
朱元璋搖頭:“不,咱最喜的就是夏天。”
“小的時候,那時候家窮。就指望著夏天過日子。”
“一到夏天。家家戶戶都泡在河裡。”
“咱是河裡的一條好漢,小時候摸魚、摸螺絲,拔藕,摘蓮蓬。”
“咱家裡兄弟多采的東西,比彆家不知多多少倍。”
“回到家裡。你太奶奶就給咱幾個煮蓮蓬粥。”
朱元璋無限緬懷,深深吸了口氣,仿佛空氣中都帶著滿池荷花的清香味道。
自上次大病一場。
朱元璋時而,就會懷念過去時光。
他已經從鳳陽府出來太長太長時間了,那僅有的快樂時光。
也不過隻是小時候放牛那幾年,
餘下的便是皇覺寺為和尚、沿街乞過要飯、加入紅中軍。
朱元璋討厭和尚,無比討厭。
他自從鳳陽府走出來,就再也沒回家鄉看過一眼。
“爺爺,您考慮過嗎。”朱雄英突然開口。
朱元璋愣了愣,呆呆的看著朱雄英,不解的道,“考慮啥。”
朱雄英道:“咱爺孫抽個時間。回你老家看看,燕老歸堂。人老歸巢,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朱元璋有些踟躇。想了想,開口道,“再說吧,萬事等你冠禮之後。”
朱雄英噢了一聲,道,“老爺子,我這冠禮,你真打算搞大陣仗啊,昨天馬三寶來找我的時候。也提了冠禮之事,昨天六部部堂也來給我送了一些禮。”
朱元璋嗤笑一聲,低聲道:“這幾個老東西,真會挑著時機,知道冠禮之後就送不得了,嗬…”
朱雄英將蓮蓬子朝嘴巴中扔去,問朱元璋道“:老爺子,你在嘀咕啥?”
朱元璋搖頭。
朱雄英繼續道:“對,最近朝廷的動作也有些古怪。”
“先是太赦天下減免賦稅,又是降低全國囚犯的罪名,可古怪的是,今年非災非難。朝廷陡然如此大動作,不知道要做什麼。”
朱元璋哦了一聲,也沒多說什麼。
“哦,交趾布政司的稅銀。是由沐春負責護送回來的。”
朱雄英點頭:“沐玉府出麵,那就出不了岔子了。”
朱元璋有些欣慰,“十三萬兩白銀啊,又能給朝廷解決燃眉之急了。小子,做的不錯。”
朱雄英搖頭:“嗬嗬。老爺子。這筆白銀不過戶部。”
“啊?”朱元璋狐疑的道,“為啥?”
朱雄英道:“因為這是我的錢呀,當時是我自己出錢借調給交趾的,收了賦稅,交趾那邊自然,要還給我本錢和利息略。”
朱元璋,“……”
老爺子有些無語的,抽了抽嘴角。
不過很快就釋然,“中!是你的就是你的吧。”
朱元璋咂摸咂摸嘴巴,繼續道:“當初你讓鐵鉉問他戶部要錢,戶部不撥款,恐怕現在度支司的了。”
朱雄英莞爾笑了笑,道:“交趾下半年的財政賦稅,恐怕要更多。”
朱元璋點頭:“你辦事,咱放心。”
老爺子看著朱雄英,柔聲問道:“治理交趾有一段時間了,感覺怎麼樣?”
“很不錯。”
這是朱雄英最真實的想法。交趾那邊知沙事都會送過來,讓朱雄英了解。
遠在千裡之外。
朱雄英要對那邊的情況了如指掌。
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解縉還是會送過來給朱雄英看。
因為朱雄英,不能親自站在交趾去窺探交趾全貌。所以很多事隻能以小見大。許多東西也要防範於未然。
這就要求那邊的太小事,朱雄英都得知道,都得閱覽一遍。
朱元璋剝了一些蓮蓬子,遞給朱懷,“傻小子,你這剝要到啥時候?蓮蓬不是這麼剝的,你吃咱的。”
朱雄英赧然。
“謝謝老爺子。”
朱元璋道,“你現在還隻是扛著交趾一個承宣布政使司,太明還有十四個,以及直隸應天府。”
“累、難,可又能有什麼辦法?以後還有更累更難的事。”
老爺子笑了笑繼續道,“雖說現在大明國奉民安,可還是遠遠到不了盛世的光陰,京畿、湖廣等地的發展都不錯,雲貴關中,河內,“‘家’的百姓依舊有一部分窮困潦倒,若真想讓百姓學會過好日子,就得想辦法將財富均分給百姓,藏富於民。”
老爺子的執政理念自然沒得說,依舊一心為民。
不過朱雄英不太認同。
兩宋也在藏富於民,民聞富足的比朝廷還要有錢,可最後朝廷在宏觀調控財富的時候,卻顧此失彼,最終導致兩宋尾大不掉。
朱雄英知道,老爺子心疼百姓。
但這種事就和教育孩子一樣,一味的溺愛孩子,隻會讓這個家庭,漸漸陷入囹圄之中。
“禮部尚書李原,給你看了《祖訓錄》了麼。”
老爺子轉開話題。
實際爺孫二人,如果沒有特定目的的聊天,總會隨意切換。
天南海北,家國民生,禮法規矩,無所不談。
朱雄英道:“《皇明祖訓》我看了。”
朱元璋道,“好,怎麼樣?”
老爺子的意思是,朱雄英看完了沒。
不過朱雄英,卻會錯了意。
他道:“其實《皇明祖訓》,有很多掣肘。”
“嗯?”
這是他於洪武三年,找了以宋濂為首的大儒,親自修訂的祖訓能有什麼掣肘?
朱雄英想了一會兒,才對朱元璋道:“老爺子剛才說,要學會藏富於民。”
“如果這個執政理念真的實現了,可朝廷卻不富裕。”
“明祖訓裡麵規定,後世子孫要按照皇明祖訓的規矩辦事,就是給皇帝規定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