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本王坐下第一大將,堂堂七尺男兒,沒在戰場上廢了,倒在朱雄烘手中被拔了牙齒,本王如何不氣?”
朱棣十分生氣。
姚廣孝沉默了會兒,道,“事已至此,生氣也於事無補,無論如何,皇爺應當是會忌憚蜀王和藍玉,懷疑的種子一旦在帝王心中種下,就不會削弱,於我們是有利的。”
“王爺,你現在不當考慮丘福的事,而應當想想位於陝西的秦王,那裡,是我們入關的第一大閘!”
朱棣深吸一口氣,姚廣孝的這份淡定,讓朱棣心中稍安。
“嗯,本王知曉已經在布控了。”
似乎想起什麼,朱棣有些憂心的道,“兵部那人,會不會出事?”
姚廣孝搖頭,“不會,我已經知會過他,必要的時候,可以丟卒保車,再不濟,將禍水東引,全都引到白蓮教頭上。”
朱棣揉了揉眉頭,“本王布控的最狠的一招棋,就在唐塞兒身上,如果引到白蓮教,會不會有新的驚喜…”
姚廣孝笑笑,道,“唐賽兒出事了,就意味著張美人出事了,那時候寧王會怎麼想呢?”
“寧王在大寧,對我們表現的很是疏遠防備,可如果應天城,他養母出事了,而朱雄煥又無能為力呢?”
“王爺,路要一步一步走,退一萬步說,還有朱允炆那顆棋子。”
朱棣一愣,不解的看著姚廣孝,“何以為?”
姚廣孝道:“朱允炆母子,遲早會死在朱雄煥的手中,朱允炆不會出事,呂氏呢?她若死了?朱允炆會看得下去?”
朱棣倒吸涼氣,“廣孝,這可能嗎?”
姚廣孝嘴角勾出一抹笑意,道:,“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王爺放心便是,京師那邊,我們的牌,很多。”
“呂氏一定會死,也一定會和朱雄煥掛鉤。”
“好!”
朱棣眯著眼,臉上的怒氣漸漸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容和自信。
“本王,去接見欽差。”
姚廣孝點頭。
等朱棣走出院落,卻見自家大兒子朱高熾,正在對幾名端著餐盤的太監指手劃腳。
朱棣不解的走過去,問道:“老大,你乾嗎呢?為什麼叫他們都退下去了?這些菜肴是招待欽差的。”
朱高熾眨眨眼,道:“爹,招待欽差,為啥要這麼好酒好菜呢?咱北平城窮成啥樣子了?”
“再說了,他們配吃咱這麼好的食物麼?”
朱棣忽的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好小子!考慮的比你爹周到,沒錯!咱北平城窮,哪有錢招待欽差,粗茶淡飯就行,你做的很好!”
………………
另一邊。
東宮,端敬殿。
朱元璋躺在搖椅上,愜意的曬著秋日午後的陽光。
朱雄英則抱著一本書,在老爺子旁邊津津有味的看著。
“交趾那邊的情況,咋樣了?”
老爺子閉著眼,隨口問朱雄英道。
朱雄英想了想,道,“就那樣,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皇爺爺,需要將交趾的治理權收回去麼?”
朱元璋睜開隻眼,又懶洋洋的閉起一隻眼,看著天空的陽光,道:“咱可不會自己找罪受。”
“說了交趾讓你倒騰,你就自己做主吧,畢意才過了半年多點,咱到年底再看看。”
朱雄英嗯道,“那好,交趾的事兒,我就自己決策了啊?”
朱元璋點點頭。
隨後,
似乎想起什麼,朱元璋道:“河南、山東、湖廣幾個地方發了水災,該撥款的咱都撥過去了,後麵……你覺得該做啥?”
朱元璋如往日一樣,在教導著朱雄英,該怎麼去看待這個國家,以及怎麼去治理這個國家。
災後的建設,遠比災時還要難辦。
朱雄英想了想,道,“孫兒認為,要派各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禦史,下去一趟,核查出受災的情況,然後相應的給予免除秋糧稅收。”
朱元璋噢了一聲,懶散的問道:“說的不錯,還有其他的嗎?”
朱雄英聞言,一時間也沒什麼想法,道,“暫時就這些。”
朱雄英有些好奇的,看著朱元璋。
他知道,老爺子會說出比自己更多的東西。
果不其然,
朱元璋下一刻開口了,淡淡的道:“天災和人禍永遠都掛著勾兒的,要嚴厲各地地方衙門,防止其掩蓋過失,少報瞞報。”
“許多地方官為了彰顯政績,會欺瞞朝。”
“治理災情之事,一是事發時調度賑災,二是結束時給予百姓好處,最後還要考慮地方官場的利弊。”
“三個方麵,都要考慮到,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天災,而隨的人禍。”
“無論如何,吏治依舊是重中之重,治他們,比治百姓要難很多,所以無論何事,都要防微杜絕。”
老爺子已經有段時間,沒教朱雄英本事了。
如今再次聽到,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和舒適感,又回來了。
老爺子說的不錯,天災其實並不可怕,大明朝廷雖然缺錢,但依舊有能力應對災情。
可怕的是,
天災之年,有官吏不作為,以及給了一些官吏、惡劣紳土地兼並的機會。
這些事,
老爺子一點,朱雄英就很容易想通。
因為之前,他去江寧縣看過百姓,被土紳愚弄的場景。
官府的不作為,再加上各鄉村的豪戶劣紳,都會成為壓垮百姓的稻草。
天災之年尤甚。
百姓和官府階級的矛盾,以及百姓和土紳階級的矛盾,依舊是現階段大明發展的桎梏。
想在短時間能打破這種平衡,不現實。
這些,
都需要朱雄英一點點去改變。
……
年後的陽光愜意,秋高氣爽,
也沒有夏日的炎炎火光。
陽光透過樹蔭,酒在老爺子懶散舒適的臉頰上,讓躺在搖椅上的朱元璋更添幾分舒爽。
“北疆的長城工事,恐怕不久要中斷了。”
“寧夏、大同、固原等三府的都督都說,在上京,希望朝廷儘快撥工費過去。”
“工部那邊周轉不過來錢,戶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說到這些話的時候,老爺子無聲歎一口氣。
當初朱雄英,設想在北疆開辟長城防線,並且將原交趾的戰爭俘虜,送過去修城牆,所有的設想都是好的。
但是建設城牆,
需要的不僅是人力,更多的還有樹林、石材、草本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