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饕餮大餐吃下來,徐子傑和許朵朵的肚子都撐圓了。回到房間後,徐子傑用靈元給許朵朵做了一個全身按摩,“小樓一夜聽春雨”,一覺睡醒後她就又恢複到了生龍活虎的狀態。
今天兩個人的計劃還是以遊覽園林為主。蘇州的園林雖然很多,但各有各的匠心獨運之處,絕無千篇一律之感,實在是不容錯過。
網師園雖然占地隻有半公頃,是蘇州麵積最小的一處園林,但是其中的亭台樓榭無不麵水,全園處處有水可倚,布局緊湊,設計異常的精巧。
西樓小山叢桂軒為網師園主廳,軒的南、西為兩個小院,幽曲深閉,桂香滿庭。軒北有用黃石疊成的“雲崗”。從軒西向北,可至蹈和館和濯纓水閣。水閣懸於池上,倚欄照水。中部為主園,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鏡。環池建廊、軒、亭、榭,夾岸有疊石曲橋,疏密有致,配合得當。池角為園內最小的石拱橋——引靜橋。橋麵長僅212厘米,寬29.5厘米。西部為內園,占地一畝,自成庭園。園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體現了蘇州庭園布置的精萃。濯纓水閣和看鬆讀畫軒隔池相望,是讀書作畫的所在;月到風來亭和射鴨廊遙遙相對,是觀魚和欣賞水中倒影的佳處。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讀書修身之處,環境幽靜,具有典型的明朝建築風格。
環秀山莊園景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建築不多。園小且有氣勢。清乾隆年間疊石名家戈裕良所疊假山,占地不過半畝,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綠樹掩映。山有危徑、洞穴、幽穀、石崖、飛梁、絕壁,境界多變,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澗穀長12米,山徑長60餘米,盤旋上下。戈氏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渾若天成,有“獨步江南”之譽。
退思園顧名思義,有“退則思過”之意。全園簡樸淡雅,水麵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麵修築,園如浮於水上,是中國唯一一處貼水園建築。此園一改以往園林的縱向結構,而變為橫向建造,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全園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點綴,呈現出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朗、幽靜之感。
整座園林集清代園林建築之長,園內的每一處建築既可獨自成景,又與另一景觀相對應,具有步移景異之妙,堪稱江南古典園林中的經典之作。
既然來了蘇州,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美譽的虎丘山自然是必遊之地。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就曾寫下“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
“虎丘”一名的來曆已近2500年,原為吳王夫差葬父之處。傳聞棺槨入穴三日後,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
虎丘山雖然隻是一座34米高的小山,但是經曆代名人在山上營造,規模宏大、亭台樓閣、園榭軒館,聳金疊翠。
虎丘山寺宇均沿山而築,名冠吳中,甲於江南。虎丘山雖小,而幽美的景色卻能與錦繡名山大川相媲美。遊覽虎丘,古人有“九宜”之說。即春、夏、秋、冬、風、雨、雪、晴、四時皆宜遊覽。虎丘山曆有前山十八景,後山十八隻之稱。頭山門、海湧橋、斷梁殿是虎丘山的入門三景。登臨虎丘山沿途可見“憨憨泉”,吳王闔閭得“乾將”、莫邪”劍後試劍所致的“試劍石”、“真娘墓”、“千人石”、“劍池”、“二仙亭”、“點頭石”等,每個景點背後都隱藏著美麗的傳說。
巍巍聳立天際的虎丘塔更是蘇州古城的象征,有華國“比薩斜塔”的盛名。虎丘塔真名為雲岩寺塔,建成於宋代初(961年),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塔高七層呈八角形,為磚身木簷仿樓閣形寶塔。塔頂鐵刹已倒,現存磚砌塔身高475米,塔身自重六千噸,堪稱華國建築史上的傑作。
虎丘山有著“前山美、後山幽”的說法,後山腳下清清河水環繞,河中水菱浮麵、河旁古木參天,大量的古樹名木,樟、杉、柏、鬆、銀杏、玉蘭長勢茂盛。掩映在叢林中有分翠亭、玉蘭山房;攬月榭等景點。“平坐遊覽遍天下,遊之不厭惟虎丘”,這無疑是對虎丘山最美好的讚歎。
逛了一天的美景,美食也必不可少。蘇州地處江南水鄉,周圍河流,湖泊眾多,水產品自然是十分的豐富多樣。除了肥美的陽澄湖大閘蟹以外,太湖的“三白”也非常的出名。
太湖“三白”是指太湖中的三種白色水產品,即白魚、銀魚和白蝦。太湖“三白”以其肉質鮮嫩、味道鮮美而聞名於世,是蘇州的傳統名菜之一。太湖三白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但無論是清蒸、水煮、還是紅燒,都堪稱人間美味,徐子傑和許朵朵這兩個大吃貨自然是又大快朵頤了一番。
喜歡穿越成60年代小族長的暴爽人生請大家收藏:穿越成60年代小族長的暴爽人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