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長孫大人求推薦收藏)
以鄭世安的手段,想要神不知鬼不覺的把消息傳遞出去,實在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洛陽老宅的家人奴仆,終歸對鄭世安更親近一些。
而崔道林雖說是當家作主,在老宅的仆人眼中,始終是個外姓人。
宗族的力量,強大無比。崔道林就算是再有手段,但想立刻掌控老宅,卻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那天津橋街市的住戶,也算是老鄭家的人。世代居住於天津橋下,和老宅裡的人休戚相關。所以這邊鄭世安隻一吩咐,就立刻有人去通報。
對鄭言慶來說,洛陽城裡的事情,和他已基本上沒有關係。
早早的就睡下了,鄭世安和鄭為善則在外屋推杯換盞,一直到晨雞報曉,才算結束。
第二天天一亮,鄭世安就帶著言慶離開洛陽老宅。
鄭言慶也沒什麼行禮,隻牽上了那頭青驢,隨著爺爺出洛陽城,往田莊方向去了。
田莊方麵,也得到了消息。
這田地就這麼多,一個蘿卜一個坑的事情,如果天津橋的人搬過來,許多佃戶就不得不麵臨無田可種的問題。所以,鄭世安祖孫一到田莊,佃戶們立刻聞風而至。
“老管家,我們為鄭家種了幾十年的田了,怎麼突然間要趕我們走?”
“是啊是啊,要是不讓耕地,我們可怎麼辦啊。一家子老老少少,可全憑著這些地過活呢……老管家,您可得給我們做主,這件事情,你可不能不管,否則我們就沒活路了!”
佃戶們七嘴八舌的叫嚷,鄭世安臉色陰沉。
“此事不歸我管,如今這洛陽做主的,是崔道林崔管家,大家若不滿的話,可以找他說去。我隻是負責安置……不是我不願意管,而是我管不了,也沒法子管。”
人群頓時沉寂下來。
許久之後,有人突然大聲說:“咱們彆為難老管家,找崔道林評理去。”
“沒錯,找崔道林評理……”
看著佃戶們群情激奮,鄭世安不由得一蹙眉。
“言慶,這樣會不會鬨出亂子?”
“爺爺你彆管了,這件事和咱們沒關係。
崔道林不是說了嘛,隻要您管好田莊,把天津橋的人安置妥當就可以了,你有何必操心?崔道林若出麵解決,恐怕在崔夫人那邊也不落好;不解決的話,大公子也不會給他好臉色。隻能說,這個人能力有限,怎麼著也追究不到您頭上。”
不知不覺,鄭世安已經把言慶當成了主心骨。
聽鄭言慶這麼一說,當下輕輕點頭。
沒錯,這件事和自己沒關係,又何必操心?大公子既然不信任他,如果他冒頭出來,說不得還會讓大公子誤會。乾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和他沒有關係。
想到這裡,鄭世安立刻讓人趕車,緩緩駛入田莊。
正如鄭言慶所說,當天下午,天津橋的住戶和田莊的佃戶,就找到了崔道林質問。
同樣也如同言慶所預測的那樣,崔道林非常粗暴的拒絕商談,甚至還請來了洛陽衙門裡的公人出麵,把人群強行驅散。罷天津橋街市,驅逐天津橋住戶,修建酒樓樂坊,是崔夫人的主意。崔道林可不會冒著得罪崔夫人的危險,和這些人商議。
在崔道林眼中,這些人不過是一群賤口罷了。
原本以為,眾人會再鬨一場。
可是在洛陽衙門派人驅散了人群之後,不管是天津橋的居民還是田莊的佃戶,一下子沉默了,沒有人再來鬨事。崔道林暗自得意,一群賤口,還敢和鄭家抗衡?
鄭言慶聽說之後,卻笑了……
“爺爺,你看著,這件事還沒完!”
鄭世安也是連連冷笑,連夜寫下書信,派人送往滎陽。
這件事情,必須要讓鄭大士知道。而且鄭世安必須要把這關係撇清,否則麻煩無窮。
彆看鄭世安識字不多,可如果說心眼兒,他可比崔道林強百倍。
——————————————————————
田莊一切正常,至少從表麵上看,很平靜。
鄭家田莊有一百多戶人家,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靠著給鄭家種田討生活。剩下三成,有的是享有露田,還有的則依靠漁獵為生。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山川丘陵交錯,地形錯綜複雜。以洛陽為中心,四麵八方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龍門山等十幾座山脈;河渠密布,伊水、洛水、清河、澗河七八條河流流經洛陽。
自古以來,這洛陽就被稱作四麵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小小的鄭家田莊裡,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過他們大都是依地勢而建窯洞,一坑十窯,這也是當時河洛地區的主要生活方式。
這坑,就如同後世的大雜院一樣。
之所以如此居住,一方麵是因為地勢所迫,另一方麵也是由於生活所逼。
住這樣的窯洞,花費比之建造磚瓦房要便宜許多,而且居住很舒服,是貧苦人家的第一選擇。
鄭世安當然不可能住坑窯。
鄭家在田莊裡有房舍,他就住在一座有七八間房舍,連帶著一個小院子,馬廄等一應設施齊全的住所。當然了,田莊裡還有更好的房子,卻不是鄭世安能居住。
穿過田莊,逆伊水而上,可見兩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