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洛陽南麵的門戶,古稱伊闕。兩座山東西相峙,伊水西麵為龍門山,東麵為香山。
北魏太和年間,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因北魏奉佛,故而孝文帝在龍門山開鑿石窟,以建佛像,也就是後世著名的龍門石窟。
不過,此時的龍門石窟,才初具雛形,還達不到後世所說的那種規模。
鄭言慶前世曾遊覽過龍門石窟,但當時石窟因各種原因,特彆是戰爭影響,許多佛龕浮雕壁畫,都被戰爭強盜們搶走了。如現在龍門石窟賓陽洞的浮雕像,後世就出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言慶很想看看,這原汁原味的浮雕像,究竟是什麼模樣?。
所以在抵達田莊後的第三天,鄭言慶就騎著那頭青驢,悠悠然向龍門山行去。
冬日的蕭索,早已經不見了蹤跡。
沿途所見,儘是盎然春色,令人心情格外舒暢。
當然了,鄭言慶不可能一個人出去,畢竟年齡太小。給他帶路的,名叫毛旺,正是毛小八的老爹。這是一個很淳樸敦厚的莊稼人,在田莊裡的口碑,也相當不錯。
他一邊回答鄭言慶的提問,一邊在前麵領路。
眼見著,渡過伊水,就是龍門山了。鄭言慶突然停下來,看著前麵一隊從山中行來的車馬,示意毛旺在路邊讓道。看那車馬的架勢,應該是官宦人家。正前方兩隊披甲騎士開路,正中央有幾輛大車。而牽引車輛的馬匹,竟是個個神駿無比。
鄭言慶不懂馬,但從馬匹的外形就看出,這不是普通的馬。
安遠堂是以戰功起家,也蓄養了不少寶馬良駒。依稀感覺,這些拉車的馬,幾乎比得上安遠堂那些寶馬良駒。這是什麼人家?竟然如此奢侈?言慶禁不住有些好奇。
那馬車上,掛著一麵虎頭金盾,車轅上還插著一麵旗,書鬥大‘長孫’二字。
“老毛,這是哪家權貴?”
毛旺世代在洛陽生活,對洛陽的權貴也有所了解。
“鄭少爺,那是長孫大將軍的車仗。”
“長孫大將軍?”鄭言慶一怔,旋即反應過來,這長孫大將軍,恐怕就是指的那個一箭雙雕的上開府儀同三司,左勳衛大將軍長孫晟。
隋唐曆史當中,長孫晟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
楊堅評價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1”
而事實上,在開皇年間對突厥的作戰中,長孫晟屢立奇功。
後世成語‘一箭雙雕’,也正是由長孫晟而來。但令長孫晟為後世人所知的,還是他的兒女。長孫晟的女兒,正是李世民的皇後長孫皇後;而他的小兒子,也就是初唐名臣,長孫無忌。
鄭言慶愣住了!
不過他並不是為長孫晟的名聲所驚,而是想起了一件,塵封已久的往事。記得他剛出生於這個時代的時候,正遭逢一場滅門之災。執行那場殺戮的人,名叫寧長真。
言慶也打聽到了寧長真的出身。
此人是個俚人,其父是一個俚人部落的首領,名叫寧猛力。寧長真就是寧猛力的兒子,在開皇末年代父前往長安覲見隋文帝楊堅,如今則被楊堅封為欽州刺史。
欽州在哪兒?
鄭言慶不太清楚。
隻是聽鄭世安隱約提起,那是嶺南地區的一個地方,屬於蠻荒地帶。當地俚人還是以部落而生,部落的首領,被稱之為俚帥。這樣一來,言慶就確定了寧長真的來曆。
寧長真當時在追殺舅舅言虎的時候,曾提到了一個‘長孫大人’。
莫非,那長孫大人,就是長孫晟?
如若這樣的話,豈不是說言虎和長孫晟的關係不錯。那自己的父母,究竟是誰呢?
“鄭少爺,咱們過河。”
毛旺見鄭言慶也不說話,不由得有些奇怪。
長孫家的車仗,已經遠去了……
可不知為何,車仗是遠去了,連帶著把鄭言慶遊覽龍門山的雅興,也一同帶走了。
“老毛,咱們改天再去龍門山,我突然不想去了……回去。”
“那好,鄭少爺什麼時候有興趣,咱們什麼時候再去就是。”
毛旺不可能明白,鄭言慶此刻的複雜心情,憨憨的一笑,牽著毛驢,踏上回去的路途。
還沒走進田莊,遠遠的就看見毛小八跑了過來。
“老爹,出事兒了!”
毛旺一怔,“小八,出什麼事兒了?”
“剛才村裡的十幾個老軍,帶著大家往洛陽去了。
聽說天津橋那邊的人也都去了,好像是說,大公子來了,他們要去找大公子說理。”
鄭仁基抵達洛陽了?
言慶聞聽,心裡偷偷一樂:這一下,好戲要開場了!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