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玉華山,地勢險峻,是勾連關中南北的要衝之地。
而大唐皇帝消暑的行宮—仁智宮,就位於這玉華山裡。
仁智宮營建在半山腰上,其格局和裝潢都算不得華麗。宮牆是用厚重的大石塊堆砌而成,上麵密布各式各樣的箭樓和垛口。據說,這仁智宮營造的時間不過一個月,但宮中倉廩裡的糧食,卻足夠幾萬人吃上半年之久。所以,與其說仁智宮是一座行宮,倒不如說它是一座要塞更為妥帖。
一晃七年過去。李淵已呈現出幾分老態。
他本是因為身體緣故,所以來這仁智宮靜養,卻不想在他靜養的時候,竟發生了這等事情。
“楊文乾,要反嗎?”
李淵倒吸一口涼氣,臉上流ou出凝重之色。
仁智宮位於銅川縣,而銅川縣則位於慶州……好死不死的,這楊文乾,就是慶州的兵馬總管,同時還兼領慶州刺史之職。換句話說,楊文乾如果造反。仁智宮必首當其衝。
慶州總管府駐節慶陽,距離銅川縣不過六十裡的路程。
六十裡是什麼概念?
從總管府的大門口,騎著馬趕路,最快三個半時辰,就可以抵達仁智宮的大門外。
而手握慶州兵馬的楊文乾,最不缺的就是馬匹。仁智宮隻駐守三府兵馬,合計三千六百人,想要抵抗楊文乾,的確是有些危險。不過,李淵畢竟也是馬上皇帝,對此並不擔心。。
他真正擔心的是,這件事情究竟是真還是假?
如果是真的,那麼太子李建成,又在其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因為,這楊文乾,是李建成的人……
最讓李淵感到不安的是:奏報這件事情的人,竟然是東宮所書。東宮六率之中,有兩個下級武官,一個名叫橋公山,一個名叫爾文煥。他二人本是奉東宮左衛率韋挺之命,為楊文乾運送一批甲仗軍器。卻不成想這兩個人中途改道,居然跑到了仁智宮奏報。
李淵得知這消息後,也無法相信這是事實……
六月初五,李淵敕使飛馬馳回長安。三天後,李建成素服免冠,麵色蒼白的出現在仁智宮內。
這三天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已無人知曉……總之,少不得一番勾心鬥角的爾虞我詐。
初九,李淵命司農寺卿宇文穎前往慶陽招降楊文乾,結果卻是這宇文穎一去不回,若人間蒸發一般。
至六月二十四日,謠言越來越多。
更令李淵吃驚的是,楊文乾終於在慶陽起兵造反……更甚者,楊文乾還襲擾了與慶州比鄰的寧州,口稱今上無道,太子明德,並提出了‘誅秦王,清君側’的口號……
據說。涇州刺史,左翊衛大將軍李藝已公開響應……
據說,太子在前年任命的山東地區的那一堆刺史太守,一個個都在蠢蠢欲動。
據說,連安南大都督度,鎮南大將軍,麒麟上將,河南王李言慶,也有些不太安分了……
不過這個消息一傳出,李淵反而不怕了!
他對李言慶的確是有些忌憚,但如果說李言慶會造反?他是絕不會相信。
李言慶是個聰明人,而且遠在嶺南……他若是真要造反的話,那麼現在的幽州、遼東,荊襄各地的舊部,早就起兵了。李言慶的這些舊部一旦行動起來,天下又怎可能如此平靖?
李言慶沒有造反,說明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複雜。
當務之急,李淵必須要平定關中的動蕩。
要知道,仁智宮的秩序雖然勉強還在,可人心卻已經越發不安。
隨著楊文乾兵發百家堡,距離玉華山不足二十裡的時候,李淵終於做出了最後的決斷。
“召秦王覲見!”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