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海門鎮一)
楊文乾並非真的想要造反!
哪怕他兵臨百家堡。更多的是希望兵諫,而非造反。
原因很簡單,他手中並沒有多少兵馬。哪怕他身為慶州兵馬總管,手中也不過七八千人的兵力而已。
以這麼一點的兵力,而且又是麵對李世民這樣的對手,楊文乾那裡有勝算?
所以,在百家堡雙方隻是短暫的交鋒,楊文乾便大敗而走,最終被李世民部將秦瓊所殺。
楊文乾輸了!
李世民自然萬分高興……
經此一戰,自己的聲名再獲提高,更重要的是,令李淵下定決心,廢太子李建成,改立自己。
一廢一立,李世民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雖然李淵和他談過,並不準備置李建成於死地,而是打算讓李建成赴蜀中就藩。這多多少少讓李世民有些失望,不過這心裡的負擔也隨之減少許多。李建成去蜀中,自己至少不必背負一個手足相殘的名聲。而且,等到他登基以後,有的是機會對付李建成。
武德七年七月末。凱旋而歸的李世民,帶著楊文乾的首級,返回玉華山仁智宮。
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抵達仁智宮的頭一天,李淵率部繞道涇州,擺駕返回長安。
仁智宮的宮門口,懸掛著三顆血淋淋的人頭。
其中,除了橋公山和爾文煥兩個告密者之外,還有一張李世民非常熟悉的麵孔:杜鳳舉。
這杜鳳舉,是天策府兵曹參軍事杜淹的私生子。
後在杜淹的照顧下,出任彭原縣尉一職……看到杜鳳舉的首級,李世民激靈靈打了個寒蟬,脊梁上竄起一股寒氣。
楊文乾造反的前因後果,他李世民心裡最清楚。
原以為大局在握,不成想他七月初一領兵出征,短短時間裡,竟變成了這副模樣。
橋公山和爾文煥為什麼會突然告密?
宇文穎奉詔前往慶陽,為什麼會杳無音訊?
這裡麵的齷齪事,不足為外人道……若真要解釋清楚,其實並不難。總而言之,橋公山是他李世民的人,爾文煥也是他李世民的人。至於杜鳳舉,有杜淹這層關係,自然不會歸附彆人。
而宇文穎從玉華山前往慶陽,必須要經由彭原縣。
李淵甚至不等李世民凱旋回來,就匆匆忙忙的返回長安,這裡麵又隱藏著什麼樣的含義?
李世民是聰明人!
李淵這分明是告訴他:你的那套把戲。我已經完全知道了……
“大王,車駕一天也不過六十裡的路程。若我們派輕騎出擊,說不定還能追得上車駕。”
一旁的天策府驃騎將軍獨孤修,聲音低沉陰鷙說道。
李世民激靈靈打了個寒蟬,下意識的沉喝一聲:“獨孤,閉嘴!”
他向四周看了一眼,見周圍全都是他的親信,這才鬆了一口氣……獨孤修的意思很明白:趁著李淵現在還沒有返回長安,輕騎出擊,追上車駕以後……把李淵在途中乾掉。
涇州總管是李藝,而李藝又是李建成的人。
這樣一來,李世民可以順理成章,把罪名栽到李建成的頭上,而後以平叛之名,號召天下勤王。
李世民心裡,不是沒有心動。
但這心動,也隻是短暫的一閃……
“父皇這是在向我示威,也是在探查我的反應。
我感肯定,父皇沒有走涇州……如果我們派兵追擊,李藝父子的兵馬,定已守候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