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尉遲三人在一起互換情報,分析新政策。說得差不多時,李圭沉吟一下:“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該不該說。我是想不明白了,要不您倆位聽一聽,給再下解個惑。”
楊七與尉遲殿臣對望一眼,楊七率先開口:“李大人痛快點,有什麼事還能讓您那聰明的腦子都轉不過圈來的。”
李圭緩緩道:“朝廷要重開古漢時的絲綢之路了,在絲路兩邊的重要節點處共陳兵三十萬。軍資不足,朝廷向我李家借錢五十萬貫,許諾我李家商隊十年之內縱橫絲路,無須再交過路費用。”
楊七一聽,驚得從坐床上起身,光腳站在地上,嘴都合不攏了。
尉遲殿臣也眉頭緊鎖,朝廷這是又要鬨哪樣啊。絲路漫長,的確需要這麼多人才能守得住。可是三十萬軍隊,人吃馬喂的,每年要消耗不少錢糧,就為了保持商路暢通,這成本也太高了吧。
楊七歎口氣:“之前,我手下的情報網傳過來一則消息,我還沒當回事,沒想到是真的。咱們蕭後手腕高,後宮美女如雲,可武帝膝下除了嫡出的三子兩女,隻有五六個孩子出生,如今未成年呢,還都很弱勢,總體上子嗣不豐。前太子過世了不算,現今的太子殿下是個溫和平庸的,什麼都聽父皇母後的,自己沒啥主意。就是那位趙王楊爍,可不是個安分的。他呀,光嫌自己俸祿低,名下財產少,早有心要動燕興邸的生意呢。有確切消息說,他聯手驕陽公主、淮揚候、蕭尚書,成立了維燕商行,要做外貿生意。”
尉遲殿臣是武將,讓他用兵沒問題,當政也有些手腕。這些年從南海那邊走外貿,說商道也略懂。隻是沒有楊七的思維跳躍快,一下子沒明白:“就算趙王他們要做外貿生意,與絲路陳兵有什麼關係?”
李圭腦子也快,聽楊七一說,心裡就明白七八分:“陛下是同意趙王與大公主經商了。陛下喜歡征戰,與西域那些國家並不友好。趙王是陛下的嫡子,驕陽公主夫妻也是得寵的。他們要走外貿,有兩條路,一條是通過絲綢之路走西域諸國,一條是用漕運送到餘杭,從滬上出海。不過,滬上出海風險大,要有大船隊,費用更大,不如走絲路方便。陛下估計是想為兒女保駕護航,所以陳兵三十萬。”
楊七點點頭:“我猜可能是這樣,也許陛下還有更深一層的想法。帝王之心,太難測了。看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六哥的燕興邸也該撤了。”
尉遲殿臣問:“六弟不想當官,也不愛打仗,就喜歡經商。要是把燕興邸撤了,他乾什麼去呢?”
楊七一笑:“我覺得這倒不是什麼壞事,燕興邸的生意雖好,主要是大伯父招來那幫人厲害。弟兄們辛辛苦苦的乾一年,八成的利潤都要給國庫和皇帝。六哥隻得一成,各地的軍方共分一成,軍方早已不滿,都是看在大伯父的麵子上,勉強往前走罷了。現在是個好機會,就讓六哥稱病,辭了燕興邸的事兒。暗地裡,把大伯父招來的心腹成員都帶到我的不舍商隊來,我正愁人手不足呢。六哥就給我的商隊當總管,照樣跟軍方合作共贏,我分給他兩成。”
李圭笑:“清怡縣主就是心眼多。你那不舍商行貨物吞吐量大著呢,裡麵有我李家一成股份,再給我表弟兩成,你獨得七成?”
楊七把臉色一沉:“自來忠誠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大伯父過世後,我們家的關係不如以前硬。我把不舍商行的股份分成十股,一股給李大人,需要李家的商業支持。一股利分給各地府兵總管,要跟軍方把關係搞好。一股用於我在各地的情報站,隨時掌握商情與政策變動。一股給各地的慈善館,積些德,挑選些人才。一股用於資助各地書院和貧困書生,說不得今日的窮書生,明日的宰相大人呢。”
李圭歎口氣:“是啊,清怡縣主好見識。自從姑父過世,李家也有些惶恐。不過,李家識時務,大哥把江南運河獻給朝廷,李家得了嘉獎,大哥也做了官。三叔還把江都的一處莊園孝敬了太師,寧得罪君子,不惹小人。好在我在南粵發展的還好,幾家親戚也是平穩慢升的趨勢。”
楊七道:“李大人是聰明人,商道也是懂行的。與皇家交易,做事不能太痛快。朝廷要錢,你給錢太痛快,他還以為你早有準備。或者是,你家錢多,要這點不能傷筋動骨。隻怕有了第一次,後麵還會有無數次。”李圭點點頭。
尉遲殿臣問:“七妹,你種的那棉花、辣椒,現在是個什麼情形?”
楊七得意地一笑:“以前我自己都沒發現,我還挺有農業上麵的天分的。那棉花種植相當不錯,不光是我在西部那些莊園種植了,二姐夫他們家在西北的莊園全種上了。那東西太有用了,一是能保暖,剝了籽,直接絮成棉被就很好。二是能紡紗織布,棉布比麻布細膩,穿著更透氣舒服。又比絲綢結實耐磨,吸水功能也強不少,關鍵比絲綢便宜,還不違製。我在二姐夫那邊建了紡線廠、織布廠,織出的布可好了。棉花籽處理好了,還能榨油吃,榨完油的籽渣都能肥地。棉花枝子能燒火做飯,還能種菌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