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
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春秋戰國時,荊州屬楚,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國遷都於郢(今荊州區紀南城),都郢400餘年。
停船後夏先衍一行人上岸後就直奔荊州市區的第一座靈源之地,荊州古城靈源之地,這也是一座由古城的城牆以及古城內曆史遺址文化所孕育出來的靈源,經過不斷擴張形成了現在的規模,覆蓋了整個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荊州城北5公裡的紀南城),此後這裡成為楚國的官船碼頭,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重要的城市。
荊州古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據《後漢書·地理誌》記載,荊州城牆的修造始於周厲王時期,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曆史。
荊州古城曾先後有6個朝代的帝王此建都,如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西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
荊州古城曆經多個朝代的更迭,如三國時期,荊州成為魏、蜀、吳三國爭奪的焦點,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等曆史典故均發生於此。此後,荊州古城又經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城牆也多次被毀和重建。
荊州古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裡,南北寬12公裡。是華夏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牆之一。
荊州古城內主要的文脈最重的幾處地點,是就是城內靈源孕育之處。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張居正故居、玄妙觀、開元觀以及關羽祠。這些地方不僅承載著曆史的記憶,更是荊州文化的瑰寶。
從東門進入就能看到張居正故居,這是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故居,以其生前居住的老屋為原型重建。故居內保留了明清建築風格和園林布局,展示了張居正生平事跡和成就。
玄妙觀位於荊州古城中段,始建於唐貞觀九年(635年),主要建築有玉皇閣、紫皇殿等。
開元觀位於荊州城西門附近,始建於唐開元年間,主要建築有山門、雷神殿、三清殿、天門、祖師殿等。
與開元觀一體的是荊州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古代遺物,包括青銅器、陶器、書畫等珍貴文物。特彆是荊州出土的楚國文物,反映了荊州作為古代楚國都城的輝煌曆史。
關羽祠則是在南1門附近,荊州關羽祠是一座紀念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關羽作為忠義的化身,在民間有著極高的地位,祠內供奉著關羽的塑像和牌位。
這些古代曆史遺跡連同荊州古城牆一起孕育出了荊州古城靈源。
離開荊州古城後,一路向北,前往下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楚紀南故城靈源之地。
楚紀南故城遺址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遺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鎮南,因其在紀山之南而得名。
楚紀南故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當時稱為“郢都”,因為城在紀山的南邊,也稱“紀郢”。西晉學者杜預在《左傳》的注釋中始將郢都改稱“紀南城”。
從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遷都郢(紀南城)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取克郢都,前後共411年中,楚國共有二十代國王在此建都。
在此期間,楚國還先後統一了近五十個小國,勢力極大,全盛的時候,楚國的領域北至黃河,東至海濱,西至雲南,南至湖南南部,紀南城遺址是楚國強盛時期的都城,成為了楚國的政治、文化、軍事和經濟中心,是當時南方的第一大都會。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後,紀南城淪為廢墟。
楚紀南故城靈源之地,此刻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修建工作。夏先衍估摸著,所有比較荒蕪的靈源的地方,政府都已經在修建了。
而有些由私人公司投資建設的遺址公園,管理權估計已經跟投資的公司談妥了,靈源之地管理權正式收歸國有,然後交給禦靈部聯合其他部門共同管理。
這是大勢所趨,畢竟這些靈源之地本就屬於國家資源。
而且,據夏先衍所知,政府並不會讓這些公司吃虧,除了金錢方麵,還會在覺醒靈覺和傳授功法的名額上給予相應的補償。
隻是讓夏先衍想不到的是,趙星燁主動攬下了這個工作,談判很順利,絕大多數投資各大遺址公園的公司同意了國家的補償方案,這些公司已經辦理完了手續,拿到了國家補償的錢,然後轉手用這些錢買下了不少可以提前接受傳授功法的名額。
錢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國家手裡,趙星燁的這個操作雙方很滿意。
夏先衍離開楚紀南故城靈源之地,正在去往下一座靈源之地的路上。路上閒來無事他看了會新聞,了解一下最近國內外的變化。
剛想著國家完全接手靈源之地管理權的事,就看到關於這件事情的新聞。他發現還真有那些實在是看不清形勢或者是想要借此機會多敲詐一筆的人,此時靈源之地管理權被國家強行收了回來,這些人正在網上賣慘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