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路爺爺路奶奶沉默著不說話,李蘭極力勸說。
“爹,娘,你們想想,三弟因為缺了一位有學問的老師,在院試上磋磨了幾年時間才考上秀才,如今有了三弟牽線搭橋,讓五弟少浪費些時間,這是天大的好事兒呀!”
她又看向路溪:“五弟,你年歲還小,不知道這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你瞧瞧我,我剛嫁給你二哥的時候,你三哥才剛成了童生,這一晃幾年過去,柏兒如今都八歲了。”
“聽二嫂一句勸,都是自家人,有什麼麻煩不麻煩,麵子不麵子的?你若是覺得自己過去不好意思,帶上柏兒鬆兒,你們三個一起讀!”
說來說去,最後那兩句,才是她極力勸說的主要目的。
路平一回家就被拉著說事情,聽了半天,總算聽明白了。
原來是路清得知路溪接連兩次考試都是榜首,不想他同自己一樣在院試上磋磨幾年,便讓路溪去孟府同他一起讀書。
有孟夫子指點,路溪院試定然能一次中榜。
而路溪的想法是不去,路正讚同不去,路爺爺路奶奶猶豫,李蘭則是說服路溪去。
若要問路平的想法,那就是不去。
世界上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當時這餡餅砸在路清頭上,他接住了,多了個千金大小姐媳婦。
路家人往那孟家人麵前一站,直接矮了一頭。
便是人家的丫鬟,身份都比他們高。
若再把路溪送過去,他們家成什麼了?
然而他不是路溪,父母尚在,他做不了他的主,更不能攔了他的前途。
若是從前,他會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說出來,覺得都是自家人,便是說錯了,選錯了,也沒有怨不怨一說。
可這一兩年變故許多,讓他開始意識到,他們家與彆家也沒什麼不同。
便是親兄弟之間,隨著年齡漸長,隔閡也是有的。
所以當李蘭說完後,路爺爺問路平的看法時,路平說道:“看爹娘你們和五弟自己的吧。”
頓了頓還是說道:“若是我的話,不去。咱們家比之孟家,門戶太低了,便是平日裡上門多了,都要被人說打秋風。”
路爺爺路奶奶俱是點頭,孟家人在他們麵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哪怕是孟心婉的丫鬟秀春,姿態也擺的高高的。
若是路溪在順著這遞過來的杆子爬上去,他們家在孟家麵前,就徹底抬不起頭了。
李蘭一看老兩口心思已經有了偏向,立刻急了:“爹娘,這打不打秋風的,都是彆人嘴裡說的,不好聽就不好聽了,五弟的前程才是要緊啊!”
於是路爺爺路奶奶又開始猶豫,這話說來說去就像車軲轆一樣,怎麼滾都是一圈。
路溪很淡定,因為這種差不多的對話,從昨天他回來後已經滾了不知道多少圈,基本除了吃飯和睡覺,一直在來回拉扯。
而他說什麼已經不重要了,要看他們怎麼才能滿意。
路禾回家時路家正在吃飯,飯桌上稍顯沉悶,低頭各自吃自己的,可見是還沒商量出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