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岑亭前,翠竹環繞,綠意盎然。
此時天光微亮,有風輕拂,竹葉被吹動,沙沙作響。
安陵容跪在地上,心內想著這後宮是誰不讓年羹堯軍功更甚?
是皇上?
皇上連恭定都能下手,一朝天子會不會因為這些來犧牲百姓的苦痛?
前世沈眉莊身為漢臣之女,入後宮第一個得寵。
是因為她身後的家世,而她身後家世濟州協領沈自山是武臣。
所以,皇上是故意的?
故意扶起沈眉莊與華妃對立?
那前世丟的軍需,過沈自山地界,而審理者正是沈自山。
都道現官不如現管,沈自山管理濟州多年,這匪寇是誰?會不會是自導自演?
那麼甄嬛在裡麵充當了什麼樣的角色?
她猛地又想起淳親王福晉,若說甄嬛乾政,會不會是皇上故意的?
故意借甄嬛的嘴巴,說出來讓淳親王福晉赴死?
畢竟從竹息和太後的對話中,可見淳親王福晉是個不穩當的,若不然也不會讓側福晉接二連三生子,而她隻得一女卻早夭。
安比槐前世的時候她隻是答應,是以安比槐不敢。
那麼蔣文慶呢?前世安比槐送來的家書說蔣文慶帶著官銀逃跑,其實隻是蔣文慶是為了保住剩下的官銀不被責罰,隻是不知道為什麼被說成帶著官銀逃跑了。
那麼多的軍需,年羹堯麾下將士所需要軍需定然不少,為何到了最後軍需追不回來?最後不了了之?
會不會是這批軍需早以某種形式回到了皇上的手中?
還有第二種可能,就是甄沈兩家同時做局,甄家和沈家交情甚好,甄遠道實在不算個好人,身為大理寺少卿,剛好掌管罪犯,而浣碧以小姐之身做婢,甄遠道不是罪臣,那麼就是浣碧的生母是罪臣。
然而,浣碧是怎麼去到甄遠道府上的?
這一個秘密足以讓甄家滿門儘沒,甄遠道的職責太敏感了,大理寺少卿和罪臣之女,那麼甄遠道能將浣碧弄到甄府上,會不會當年知道這件事的人,全都死了?
畢竟隻有死人,不會說出秘密。
她暗暗窺探,理開這繁亂的絲線,如抽絲剝繭,如撥開雲霧。
所以,皇上寵愛甄嬛,是因為需要甄家的配合,是因為甄嬛會揣測心思,是因為她足夠聰明,若是把浣碧比作甄嬛的另外一張嘴巴,那麼皇上的另外一張嘴巴,是甄嬛?
她有些迫不及待了,可麵前的情況緊急她隻好收起想要繼續往下推測的念頭,聽到了甄嬛說甄家是最不重視門楣的,她抬頭道:“是,奴婢先恭喜甄小大人今日得二美妾,隻是莞貴人既然說甄家最不重視門楣,莞貴人素來又疼愛浣碧,那浮光錦莞貴人都賞賜給了浣碧,如此可見莞貴人果然如你所言,最不重視門楣又或者家世。”
“甄小大人人如青竹,浣碧又有著在甄府長大的情分。”
她想說浣碧當正妻是不錯的,隻是她不能說,在皇上麵前,這些事輪不到她來說。
她說出這些的時候,隻是端詳了一眼皇上的神色,可帝王的心思,又如何能輕易猜到?
他的眸子深邃,古井無波,似深淵。或許甄嬛能揣測心思,隻是他故意散發出來的暗示?
因為他手中無人可用,想起大清武將出身之人眾多,又多以滿軍旗為首,朝中勳貴交錯複雜,所以大選是為了後宮開枝散葉,也是朝廷勢力的新一輪清洗?皇上不允許有人榮寵過高,是需要平衡這股勢力的,而年羹堯軍功太榮,他不能主動說,他隻能暗示。
他若是主動說會寒了年羹堯的心,以及一眾前朝年羹堯麾下武將的心,以及扶持他上位的大臣的心。
是以,他透露給了甄嬛,他未必不知曉後宮女子不得乾政,他是故意的。
而甄嬛自認聰慧,端看後宮這麼多後妃都無一人敢妄議朝政,隻有甄嬛敢,真的是榮寵麼?
隻不過是懸在甄家頭上的尖刀,首先甄嬛得寵,華妃是第一個不答應的。
她心弦緊繃,果然,想要理清這後宮之事,要跳出後宮婦人的眼界,跳出後宮,看前朝的所有事情。
似乎,從軍機延誤開始,年羹堯就已經開始有落勢了。
她正想著,耳邊卻傳來甄嬛的聲音。
“安慎容,我們甄家不在意門楣是不在意,安慎容所言也是,隻是大哥不知道為何,於圓明園對安慎容一見如故。”
“安慎容那日丟在地上的淩霄花,大哥還撿了回家,如獲至寶,用淨瓶灌入清水精心將養著。”
“可見大哥對安慎容的重視。”
甄嬛笑著,她麵上溫婉,順著安陵容的話往下說去。
安陵容正想著如何回答,隻此時,耳旁傳來聲音,是太後的聲音:“甄珩看中了哀家身旁的人,是不是要過問哀家的意思?”
太後扶著竹息的手,鳳裙翻飛,耳墜微動,人未至,聲先到。
“兒臣給皇額娘請安。”
“嬪妾給太後娘娘請安。”
""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