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在王大山的帶領下,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可王大山心裡清楚,發展的道路上不會總是一帆風順。
這天清晨,薄霧還未完全散去,王大山就已經在村子裡巡查了一圈。
他路過新建成的文化廣場,看著廣場上的健身器材和舞台,想象著未來這裡熱鬨的場景,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但很快,他的表情又變得嚴肅起來,因為他知道,還有很多工作等著他去做。
回到家,秀蘭已經準備好了早飯。
“大山,快來吃飯,看你一大早又出去了。”
秀蘭心疼地說道。
王大山坐到桌前,一邊吃著飯,一邊對秀蘭說:“咱村現在發展得不錯,可不能鬆懈。昨天合作企業又聯係我了,說市場對咱們農產品的需求還在增加,咱們得想辦法擴大生產。”
秀蘭點了點頭,“是啊,不過擴大生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人手、資金、技術,哪樣都得操心。”
“我知道,所以得和大夥一起商量商量。”
王大山說完,匆匆吃完早飯,就朝著村委會走去。
在村委會裡,村乾部們已經到齊了。
王大山把合作企業的要求和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說了一遍。
“擴大生產是好事兒,可咱這人手不夠啊。”
趙大叔皺著眉頭說道。
“要不發動村裡的年輕人回來幫忙?現在村裡發展好了,說不定能吸引他們回來。”
劉老師提議道。
小李也接著說:“我覺得可行,我可以聯係一些在外打工的同學,跟他們講講村裡的變化。”
王大山思考了一會兒說:“這是個辦法,不過光靠人力還不夠,還得引進一些新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但是買設備需要不少資金,咱們得想想辦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突然,王大山想起了之前參加農產品展銷會時認識的一位縣裡領導。
“我有個主意,之前展銷會上認識的李主任,他一直很關心咱們村的發展,說不定能幫咱們爭取到一些扶持資金。”
“那太好了,王支書,你趕緊聯係聯係。”
趙大叔興奮地說。
會後,王大山立刻給李主任打了電話,詳細說明了村裡的情況和需求。
李主任表示會向上級反映,爭取儘快給出答複。
接下來的幾天,王大山一邊等待著縣裡的消息,一邊和村民們一起為擴大生產做準備。
他和種植戶們一起查看農田,規劃著如何擴大種植麵積;又到加工廠和工人們商討如何優化生產流程。
這一天,王大山正在加工廠忙碌,小李匆匆跑了進來。
“王支書,縣裡來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