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廠開工後的日子裡,翠穀村愈發忙碌起來。
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沒完全照亮村子,王大山就已經出現在編織廠。
工人們陸陸續續趕來,臉上帶著質樸的笑容,和王大山打著招呼。
“王支書,來得這麼早啊!”
老張一邊走進編織廠,一邊說道。
王大山笑著回應:“老張,你也不晚啊!新的一天,可得加把勁。”
編織廠裡,工人們熟練地拿起竹子,開始製作各種竹籃、竹筐。
王大山在車間裡四處走動,仔細查看每一個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
他發現有個年輕工人編的竹籃紋路不太整齊,便走上前去。
“小李,你看,這裡的紋路要是再緊密一些,竹籃會更結實、更好看。”
王大山拿起一個半成品,耐心地指導著。
小李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王支書,我這剛開始學,還不太熟練,多虧您提醒。”
王大山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彆著急,慢慢來,多練習就好了。咱們這編織廠才剛起步,質量可不能馬虎,隻有做出好東西,才能打開銷路。”
就在這時,村裡的會計急匆匆地跑了進來:“王支書,不好了,銀行那邊說貸款審批可能有點問題。”
王大山的眉頭微微皺起:“怎麼回事?不是都按要求提交資料了嗎?”
會計喘著粗氣說:“他們說咱們村的還款能力評估還需要補充一些材料,而且現在貸款額度有點緊張。”
王大山沉思片刻,說:“你先彆著急,我現在就去銀行,和他們好好溝通一下。”
王大山趕到銀行,找到了負責貸款審批的工作人員。
“同誌,您好,我是翠穀村的王支書王大山。我們村申請的貸款,您看能不能再幫忙想想辦法?”
王大山誠懇地說道。
工作人員麵露難色:“王支書,不是我們故意為難,您提交的資料裡,關於編織廠未來收益的預測還不夠詳細,而且現在貸款額度確實有限,得優先保障還款能力強的項目。”
王大山急忙解釋:“同誌,我們村的編織廠雖然剛起步,但是發展前景很好。我們村的竹子資源豐富,村民們的手藝也不錯,產品質量肯定有保障。而且我們已經和幾家周邊的供銷社談過合作意向了,銷路不成問題。”
工作人員聽了王大山的話,思索了一會兒:“這樣吧,王支書,您回去把編織廠的詳細規劃和收益預測再補充完善一下,儘快提交給我們,我們再向上級申請看看。”
王大山連忙道謝:“太感謝您了,同誌,我們一定儘快準備好資料。”
從銀行出來,王大山馬不停蹄地趕回村子。
他召集村乾部和編織廠的骨乾人員,一起商討如何完善資料。
“大家都想想辦法,怎麼把咱們編織廠的優勢和未來的發展規劃寫得更清楚,讓銀行相信我們的還款能力。”
王大山說道。
劉老師推了推眼鏡:“我覺得可以把我們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詳細列出來,再根據市場行情,合理預測產品的售價和銷量,這樣就能更準確地算出收益了。”
小李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王支書,我們還可以把之前和供銷社談合作的意向書附上去,證明我們有銷路。”
王大山聽了,連連點頭:“大家說得都很好,就按照這些思路來準備資料。咱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讓編織廠順利發展起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資料很快就補充完善並提交給了銀行。
等待審批的日子裡,王大山心裡一直懸著一塊石頭。
他一邊繼續關注編織廠的生產,一邊組織村民們進行農業生產的冬季管理。
“鄉親們,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是咱們的農田管理可不能放鬆。大家要把地裡的雜草清理乾淨,給果樹做好保暖措施,為明年的豐收打好基礎。”
王大山在村民大會上說道。
一位村民問道:“王支書,這大冷天的,果樹怎麼保暖啊?”
王大山耐心地解釋:“我們可以用稻草把果樹的樹乾包起來,這樣就能起到保暖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在果園裡鋪上一層地膜,既能保持土壤溫度,又能防止雜草生長。”
就在村民們忙著進行冬季農業管理的時候,銀行那邊終於傳來了好消息:貸款審批通過了!
“王支書,貸款批下來了!”
會計興奮地跑到編織廠,大聲喊道。
王大山激動地握緊了拳頭:“太好了!這下咱們編織廠有資金擴大生產了。”
編織廠的工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也都歡呼雀躍起來。
有了這筆貸款,編織廠購買了新的設備,擴大了生產規模,還聘請了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指導工人提高編織技藝。
隨著編織廠的發展,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都有了顯著提高。
王大山開始積極聯係更多的銷售渠道,不僅和周邊的供銷社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還帶著產品參加了縣裡舉辦的物資交流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