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琳帶領的部隊成功堅持到佛雷曼人增援的時候。
而同時在兩個方向與複仇軍膠灼的戰鬥,也使得米拉奇和德泰克人都沒能及時發現那些正在向他們靠近的威脅。
就算更敏銳的駱駝提前預感到危險靠近,在戰鬥中也沒有比擊敗眼前的敵人更緊迫的任務
所以沙蟲來到德泰克人軍陣的後方時,那些沙漠民還在和複仇軍鏖戰。
直到地麵突然開始塌陷,並逐漸形成一個漩渦狀的流沙坑。
一張深淵巨口從漩渦最中心處冒出,四根碩大的獠牙撐開滿是褶皺的皮膚,露出其中密布的細牙和深不見底的咽喉。
中間那條紫色的舌頭席卷著駱駝和其上來不及逃離的騎手,一並送入口中。
無數細碎的利牙在強勁肌肉的驅使下,瞬間磨碎了血肉,那些未能完全被擠碎的骨頭和鐵器也被裹上粘膩的唾液,連同肉泥一起滑入它無底洞般的喉嚨。
對於這些巨物而言,沙漠中的每一點能量、每一滴水都彌足珍貴。它們沒有理由浪費那些寶貴的營養。
沙蟲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雷琳防線的壓力。
德泰克人的駱駝出於本能地畏懼這種頂級掠食者,他們開始在騎手的胯下躁動不安。
這也給了雷琳機會,讓她能夠帶領部隊向後撤離,將戰場交給依斯菲特和他的佛雷曼族人。
而沒有友軍“礙事”後,佛雷曼人的沙蟲則可以更加儘興地捕獵。
這些生活在沙漠地下的龐然大物,不僅在沙中如魚得水,更能像大炮似得噴出異常粘稠的口水,將附近潛在的獵物束縛在原地方便捕獲。
在佛雷曼人的三條大沙蟲吃飽後,它們還產下了大量的卵。
因為沙漠深處資源匱乏,沙蟲隻有在發現大量食物後才會產卵,並且這些卵在落地的刹那幾乎就能孵化出成人大小的幼蟲。
幼蟲們披覆堅硬的甲殼,雖然沒有成蟲般龐大的體型,但為了生存它們則進化出了更加靈活的口器。
它們不僅能夠吞噬,還能像野獸似得撕咬,在成蟲和佛雷曼人共同圍成的獵場中間狩獵。
儘管大部分幼蟲都沒能當上獵手,反而在德泰克人的垂死掙紮中被砍得七零八落,可它們的血肉也會被幸存下來的幼蟲回收。
哪怕隻有一隻幼蟲吃進了足夠多的肉並成功在這場圍獵中活下來,對於沙蟲們來說也是劃算的,因為它很快便會消化掉其中的營養,然後迅速成長並蛹化。
每一次破殼而出,都會讓它們成長為更加強大的獵手。
隻需要兩三次的蛻變,便足以變成橫行沙海、無所畏懼的巨獸。
而且這些沙蟲的壽命極長,每次產下的卵極多,即使隻有很小的一部分幼蟲存活,也總會將族群延續下去的
隨著向東突圍的偏師被沙蟲吃儘,米拉奇和德泰克先遣軍徹底喪失了突圍的希望。
雖然他們尚能與複仇軍主力相持,可一旦雷琳帶領從東側戰場趕來增援的複仇軍返回,便會很快改變這一平衡。
無奈之下,米拉奇選擇了向複仇軍投降。
這樣至少大部分士兵都能活下來,不至於被佛雷曼人的沙蟲吞下去變成蟲糞。
薩佩綠洲附近的部族聽聞複仇軍的勝利,不再有任何猶豫和遲疑,立刻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雙翼骷髏旗改換門庭。
雖然那些隻靠傳聞製作的旗子模樣各異,幾乎沒有哪一麵是畫對的。
但這並不重要,就像舉起這些旗子的部落一樣。
他們生活在一片四戰之地,彼此之間又四分五裂,根本無法獨自對抗強敵。
除了投靠統治這裡的最強者外,沒有彆的出路——這是幾百年來,沙漠地裡的統治者們強加於此的詛咒。
當地人不僅改旗易幟,還為複仇軍送來了最需要的糧食,以此來換取赦免和庇護。
這也是沙漠地的傳統。
每一個得勝者,都會在擊敗薩佩綠洲的上一任主人後大肆劫掠一番,威懾綠洲裡的奴仆們,順帶告訴他們誰才是新主。
依斯菲特和佛雷曼人也希望如此,除了宣告自己的勝利和主權外,更重要的是沙漠地的遊牧民們也喜歡將這種劫掠,作為犒賞手下的方式。
但複仇軍並非如此。
或者說,被黑魔王改革後的複仇軍,已經不允許他們再去做這種事情了。
因為黑魔王已經為複仇軍建立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晉升獎懲機製和保障體係,這就使得複仇軍的官兵不再需要依靠戰場上的劫掠收獲勝利的報酬,或是為傷殘人員提供日後的生活保障。
以王國的信用作為背書,通過軍銜、軍功、榮軍院和撫恤金等等措施,使得複仇軍能夠在戰場上保持專注,讓沒有後顧之憂的複仇軍能夠更高效地作戰,成為一台不折不扣的戰爭機器。
同時也更嚴格地限製士兵們對暴力的使用——這在提高黑魔王對軍隊的掌控力方麵有奇效,再強大的戰爭機器都需要足夠聽話才算好用。
畢竟黑魔王雖然強大,但他不可能永遠出現在自己的士兵麵前恐嚇他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