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輪,若依舊延續這種列舉的手法,不但在人數之上無法掌控,就連能不能贏也猶未可知。
但現下的情況,已經沒有時間讓顧名多想了。
在這動態的遊戲之中,對方的每一步先手,自己都必須小心應對。
顧名將心思放回了當下,這一輪,隻要自己不犯錯,勝負便已經確定,剩下的,就是如何在保證勝利的基礎之上,『救』走更多的人。
顧名重新梳理了一遍邏輯,此刻,三個圈中人數之比為a:b:c=1:2:3,先手一方在第一次帶走人之後,會出現以下的6種情況:
第1種,賽博先手,帶走a圈中的1人,人數變成了a:b:c=0:2:3;
這種情況下,作為後手的顧名,很容易就能構造出兩圈人數相等的局麵。
即從c圈中帶走一人,讓三個圈內的人數比變成a:b:c=0:2:2,從而讓賽博下一次的先手,成為必敗之局。
顧名進一步思考,在第1種狀況下的人數問題:
從一開始的a:b:c=1:2:3變成此刻的a:b:c=0:2:2,雙方已經各帶走了一個人。
雖說賽博必敗,但在局麵變成a:b:c=0:2:2之後,賽博無論選擇帶走幾個人,最終雙方在這一輪獲得的人數都會相等。
因為要保證這一輪的勝利,顧名總會采用剛剛所說的“跟隨策略”——即跟隨賽博在另外一個圈中,帶走相等的人數。
結果就是,雙方在這一輪的人數之比為3:3。
於是,賽博若按照第一種情況行事,這一輪結束之後,雙方的總人數依舊持平。
第2種,賽博先手,帶走b圈中的1人,人數變成了a:b:c=1:1:3;
同理,自己隻需要後手從c圈中帶走3人,讓局麵再度回歸至兩圈人數相等——即a:b:c=1:1:0;
接下來,在對手帶走1人之後,顧名將場中的人數清零,賽博無人可帶,最終失敗。
但是顧名心裡知道,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因為若對方真的如此操作,那麼他不僅會輸掉這一輪的遊戲。
同樣,在人數之上也會落後於自己。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能夠獲在第一回合獲得3個人,第二回合獲得1個人。
而對方在兩個回合,則分彆隻能獲得1個人。
雙方在這一輪的人數之比為4:2,事情如此發展的話,自己便又能在人數上獲得領先。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每一輪遊戲都仿佛是一場各自為政的孤島,它們之間毫無關聯。
然而,正是這種看似獨立的遊戲,才讓剩下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棋子。
所以,顧名繼續推演著下一種情況。
第3種,賽博先手,帶走b圈中的2人,人數變成了a:b:c=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