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姑娘付迎萱的這句狀似無意的大白話,倒叫人忍不住深思了起來。
付如鶴控製不住的開始發散思維,有些陰謀論的想著:當今聖上即位極其艱難,既不算賢,也不算長。上有能征善戰、頗具人心的兄長,下有才華橫溢、年少成名的幼弟;哪怕除去這一頭一尾,中間也有幾位年齡差不多的兄弟,這幾位要麼母族強大頗為受寵,要麼智多近妖、聰慧過人。原本沒有任何一方勢力看好他的,可偏偏的,先皇帝竟然排除眾意,立了他為太子,理由就是他至純至孝,是個守成的仁君。
想完這一大通,付如鶴突然反應過來:“曹丕和曹植,多像現在的當今與福王。今日的這個話題,難不成是有人刻意安排,要為福王搖旗呐喊?可福王已經病入膏肓,沒有多少時日了,為他呐喊又能得到什麼?難道是?
付如鶴心中一凜,起了一個陰謀論
“今上最忌諱學子士人相互勾連,難不成是他在故意布局。今日若是站了曹植那邊,日後指不定就會被此事牽連。”
付如鶴越想越嚴重,當即加快腳步,想要將二哥扯出這個旋渦。
三公子急匆匆下樓,還未走近,就看見二哥麵前擋著一個人。
那人身量很高,一身深色布衫略顯貧寒,隻是他的脊背總是挺的很直,哪怕在這滿室的錦衣華服裡也不見半點自卑和怯懦。
付如鶴隻瞧見了一個背麵,卻莫名其妙的想到了‘文人風骨’這四個字。
那男子擋在二公子麵前攔下了夏遜的逼問,回應道:“曹子建才華出眾,曹子桓海納百川,兩位顯現各有千秋,譬如菡萏牡丹,個花入各眼。諸位今日在此一辯,不過是為了圖個雅趣,願意參與的,自然歡欣不已,抉擇不出答案的,也不必要咄咄逼人。辯論一道,本就是口舌之利,若是再傷了人,豈不是弄巧成拙。”他回頭看了付二公子一下,指著他說:“這位公子既然還在思考,索性我先插個隊。我支持曹子桓一派,理由也很簡單,曹子建是曹公親定,我才疏學淺,自認為評不出兩位誰更有賢能,隻能跟著先賢的主意走。”
這番話一落,原本還在對峙的場上頓時唇槍舌劍,進入了互相抨擊的下一階段。
布衣男子明顯是來給二公子解圍的,勉強的辯駁了兩句就順勢落了下風,順著力道拐到了角落裡。
角落處,二公子正在跟他拱手道謝,跟在身後的三公子也跟著客氣,客氣的讓人不好意思接受。
布衣男子拱手回了一禮,自報家門道:“我姓嚴,嚴知信,付公子喚我名字就好。”
三公子好奇嚴知信怎麼會認識二哥和自己,沒多思考的問出了聲。
嚴知信也沒藏著,直截了當說:“若我記得不錯,您二位曾在清心道人身旁習過字。嚴某不才,正是他的徒弟。”
三公子那時年齡尚小,記憶也有些模糊。還是大一歲的二公子認了出來,感歎道:“原來你就是他旁邊的那位道童師兄!”
既是舊識,三個人迅速熱絡,聊了一會兒,三公子付如鶴提議道,“清心道長的那手好字,我大伯可一直誇讚著的,嚴兄何時有空,不如來府上一敘?”
二公子付如鬆早就看出了他的意圖,揶揄道:“我看敘舊是假,求字是真的吧!”
三公子‘嘿嘿’的乾笑兩句,也沒否認。
嚴知信沒有直接答應,隻說了句“如今我就住在城中的蘭華觀裡,二位兄台若是有空,可以去觀裡尋我。”
這話一出,兩位付公子就明白他的心思,索性也拋下了其他念頭,隻是單純的結交同好。
另一頭的辯論因為一邊倒已經到了尾聲,嚴知信抽空看了一眼,忽然點評了一句:“辯論一道沒有輸贏,不過是在拚誰的口舌更鋒利罷了。瞧著這群人,為了贏得一場沒什麼意義的辯論,簡直快要將曹子桓貶低成豬狗不如的人了!”
聽見這話的三公子突然抬頭,震驚道:“你這話,和我大姐姐的觀點一模一樣!”
三公子剛嚷完,外頭的鑼鼓聲再次響起,龍舟賽開始了。
原本還爭的麵紅耳赤的一乾人立即鳴金收兵,親如一家的擠在不多的窗台前探頭觀望。有行動不快的,換了幾個地方也沒能看見外麵,隻能暗罵一聲衝到樓下。
嚴知信用目光在幾個窗戶前來回逡巡,提議道:“後麵的大廳外麵有個天台,我們去那邊繞一圈,說不定還能有空位。”
三公子哪裡願意和彆人去擠,立馬說道:“我家在三樓包了廂房,長輩們都在的,可以過去一起看。”
嚴知信卻鼓勵著可能有女眷在場不肯接受,和兩位公子匆匆告彆,繞到了天台那邊。
天台上人丁寥落,嚴知信正好奇怎會這般清靜,這時,一個穿戴整齊的武士突然冒了出來,舉著未出鞘的長刀製止道:“白大人已經包了場,這位公子請止步。”
話雖然說的客氣,但那明晃晃的露出一截的刀刃可不是用來求人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