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好!”
“愛卿真乃真的肱骨,必須要賞!”
“不過,這官職愛卿暫時是不能動了,這度支司的位置非你不可啊!”
“這樣吧!”
“就封愛卿一個爵位好了。”
“就開封縣子好了。”
仁宗的賞賜下來,孫誌高人都蒙了。
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開封縣子?這是什麼玩意?怎麼這麼難聽?
可緊接著反應過來後,就是一陣震驚。
不是?
自己忽然被賜爵了?
好好好!
仁宗這老登名聲不虛,果然是個好相處的人啊!
彆看影視劇當中,爵位同爛大街一樣。
可事實上……
爵位的獲取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也就是在北宋這個時期,可以通過政治表現獲得爵位了。
其餘曆史時期,大多都遵循秦製,非軍功不可獲爵。
明朝也規定“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兩種,一是隻授終身,二是可以世襲,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
雖然漢朝時期,也有例外。
不因軍功而封侯的大臣也不在少數,像張良獲封留侯,蕭何獲封酂侯。
但是……
這兩位的含金量就不用多說了,而且,兩人的功績也與軍事掛鉤。
可在宋朝,爵位製度不與軍功掛鉤。
文官憑借深厚的資曆和高尚的官職,而非軍功,就可以獲得爵位。
隻要文官……
在政事堂或樞密院等高級機構任職多年,往往就能掛上個公爵、郡公或國公的頭銜。
至於宋朝的宗室成員?
那就不多說了。
畢竟老趙家是當皇帝的,總要享受一點特權。
而且宋朝對宗室成員的管理相當嚴格,甚至苛刻。
很多皇子一輩子都達不到親王的級彆,即便有誰能封到親王,後代也不能繼承這個爵位。
最奇葩的是非軍事貴族。
除了文官和宗室成員外,宋朝還有一些非軍事貴族。
因為家族背景、財富或社會地位就能獲得爵位。
這些爵位同樣與軍功無關,更多的是對家族地位和社會貢獻的一種認可。
這種爵位不與軍功掛鉤的製度,對宋朝的軍事力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也算是削弱了武將的地位和權力,使得武將難以通過軍功獲得晉升和封爵,從而降低了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
這也是宋朝武力羸弱的一個重要原因。
“嘖!”
“爽啊!”
下了朝會,到度支司述職的孫誌高,舒舒服服的坐在太師椅上。
忍不住生出感慨。
自己這仕途的發展,未免太過順利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