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頓了頓,指著車間裡一台嗡嗡作響的機床說道:“劉主任,就拿德意誌和英倫的機床來說吧。因為標準不同,加工同一個零件,需要兩套圖紙。這就讓人十分無語。”
看著劉成有些疑惑的樣子,何雨柱解釋道,這個無語,就是事情荒謬到沉默不語、沒有語言。
見劉成大概明白了意思,何雨柱這才繼續說道:“更讓人無語的是,兩個計量單位轉換時,有可能不能被整除!這就人為製造了誤差。說是做相同零件,結果兩台機床做出來的,可能不通用。”
他拿起一根金屬軸,解釋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軸承。正品設計用的是德意誌的標準,轉成約翰牛的標準時,不能整除。小數點後,機床操作不到那一位數,你就四舍五入了,結果軸承外圓差了004毫米。”
“同誌哥,覺得004毫米很小,對吧?但這會導致軸承壽命縮短幾個月,軸的磨損也更嚴重,而這一切這就是這004毫米的差距造成的。”
一旁的老鉗工李虎忍不住插話:“小何師傅說的沒錯!我乾了二十多年鉗工,一直納悶為啥有些零件看著一樣,用起來就是不一樣。原來問題出在這兒!”
劉海中也感慨道:“這些問題我們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原因。小何師傅這一說,我才明白,以前還以為是設備本身有缺陷。”
劉成看著何雨柱,眼神裡充滿了驚奇。
他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第一天就能看出這些門道,沒有一定的功底和知識積累,是絕對做不到的。
他開始懷疑,何雨柱真的像履曆上那樣,隻是一個初中文憑,以前隻是個廚子嗎?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小何,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要解決這些問題,涉及到設備改造、標準統一,這可是個大工程……”
何雨柱自信一笑:“劉主任,我有信心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我還有一些更大膽的想法……”
他湊近劉成,壓低聲音說道,“比如,機床升級……”
“小何啊,你說的這些個大道理呢,我心裡頭跟明鏡兒似的,那都是再清楚不過啦!可是吧,真要是把它們給落到實處去施行開來,哪兒有那麼簡單喲?這可不是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隨隨便便鬨著玩兒的事兒呀,這裡麵的門道深著呢,簡直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呐!”
劉成一邊說著,一邊微微皺起眉頭,臉上露出些許為難之色。
儘管他內心深處對於何雨柱剛才所做的那些分析還是頗為認同的,但一想到實際操作當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與阻礙,心頭仍舊忍不住泛起嘀咕來。
何雨柱見狀,隻是微微一笑,顯得格外淡定從容且胸有成竹。
隻見他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劉主任,您就把心妥妥地放進肚子裡去吧。接下來呢,我打算先花點兒時間好好熟悉一下咱們這個車間目前的具體狀況,等摸透了底之後,再集中全部的精力去逐個擊破這些棘手的難題。“
按照何雨柱的計劃,他準備分為兩步。
隻聽他繼續介紹到:“第一步嘛,我覺得得先從統一機床標準這件事情著手做起。您想想看,如果能夠將所有機床的規格、參數等等都給整合成一個統一的標準,那不就能大大減少那種沒必要的圖紙轉換環節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誤差了嗎?”
看著劉成止不住的點頭,何雨柱這才繼續說到:“緊接著第二步,就是針對現有的這些設備展開全麵的升級改造工作。通過引入更先進的技術手段還有優化工藝流程之類的辦法,進一步提升咱們車間的加工精度以及整體的生產效率。如此一來,困擾咱們許久的那些老大難問題肯定能迎刃而解啦!”
劉成聽著何雨柱這番有條不紊的規劃安排,眼睛不由得越睜越大,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活脫脫像是剛剛聽聞了一則來自天外的奇聞異事一般。
“統一標準?設備升級?小何,你…你知道這需要多大的投入嗎?我不是打擊你,現在廠裡的情況,你可能還不是太了解……”
何雨柱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劉主任,這些初級的機床,對我來說並不複雜。我可以對它們進行一些微調和改進,再配合工友們的操作,就能有效保證加工精度。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降低成本和工友們的勞動強度,一石三鳥啊!”
李虎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對何雨柱的見解佩服不已。
他搓著手,興奮地說道:“小何師傅,你要是真能做到,那可是我們車間的福音啊!到時候,我們也能揚眉吐氣一回了!”
劉海中也激動地附和道:“是啊,柱子,我們都支持你!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
何雨柱環視眾人,眼神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下班鈴聲如同勝利的號角一般,響徹整個廠區。
何雨柱和劉成並肩而行,有說有笑地朝著食堂方向走去。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