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天和我眼神交互,嘴形開合著。
“認識?”
我點點頭。
他跟我比了個大拇指。
“佩服。”
他用口型誇讚我。
也不看看姐是什麼人。我心裡的小鼻子翹到了天上。
我們沿著簡易的維修樓梯下去。
入眼的是展覽館下方的很大一片空間。
沉降發生後,展廳下的東西並沒有被上方的廳堂壓迫。這麼看來展廳以及其下的區域是一體的。
那卡米爾展覽館建成這麼一條通往深處的隧道就變得可疑了。
我們四人站在高處打著手電向下方照著。洞口中透下展覽館中的光。
一個類似千斤頂的平台在洞口下方二十幾米處頂著一個展櫃。其他一些沒有用上的展櫃被整齊地排放在洞口邊緣。
原來看似用吊繩上下的展櫃,由洞口進出時還借了千斤頂的一份力量。
不過一個兩三米高的玻璃展櫃,加上其中滿滿的人——真的需要用到一個如此大的千斤頂嗎?
大家的手電各自晃著。
周天天把手電光束集中,圍著地下空間的牆壁繞了一周。
“不簡單……”
他情不自禁的呢喃出來。
“什麼不簡單?”
女警追問道。
“沒什麼。”
周天天不願意開口。
“不確定,我得再觀察一下。”
他補充了一句。
地下空間相比上方場館要高上不少,辦公區域的占比在整塊區域裡算是很小一塊。其中更大的區域被一整棟樓房占據。樓房圍著空洞建起,呈現出缺角的圓環形。
這缺的一角正是辦公區域。
我難以想象,展覽館的員工在此間辦公時的感受——一抬頭就能見到幾層樓高的樓房矗立在自己身邊。而且唯一透氣的地方還是距離自己二十多米高的空洞。
即使有洞口,這之外也並非天空,那裡是大廳的天頂——一隻懸掛著的巨型鬨鐘。
如果展覽館碰巧在工作,員工們甚至能看見巨型千斤頂在他們麵前運作。
這壓迫感……
我懷疑這裡的員工每個月更新一次。
“樓中樓?”
女警聚焦起手電,試圖看清樓體的落地窗內的場景。
我順著周天天剛剛看過的路徑又看去一遍。
“地下不是規整的圓形。”
我用手電來回照著兩整麵相接,但不順滑相連的牆壁上。眾人開始數起牆壁的麵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