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離經叛道_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_思兔閱讀 

第105章 離經叛道(1 / 1)

冬雨淅瀝,明德堂內卻是一片忙碌。各地分堂送來的季報堆滿了書房,王子明正在逐一整理。忽然,他的表情凝重起來。

"先生,您看這個。"他從文件堆中抽出一份奏折,"禮部張侍郎上書,說我們的教育改革"離經叛道",建議立即叫停。"

葉知秧接過奏折,仔細閱讀。這份措辭激烈的奏章,把新式教育說得一無是處:"輕經術、重技藝,使學子沾染市井之氣;男女同校,有違禮製;遊牧民族入學,恐生禍患"

"這張侍郎,"王子明憤憤道,"分明是為保守勢力代言。"

"不,"葉知秧放下奏折,"他背後另有其人。你看這些論點,與上個月各地突然出現的流言如出一轍,顯然是有人在背後操縱。"

她翻開地圖,指著幾個標記:"這幾個月,類似的言論集中出現在這些地方。把這些地點連起來,你發現什麼了?"

王子明仔細觀察,suddenly恍然大悟:"這些地方都是周家的勢力範圍!"

"不錯。"葉知秧說,"周家世代把持科舉,壟斷教育。如今我們的改革動搖了他們的根基,他們自然要反撲。"

正說著,蕭遠珩快步走來:"夫人,又有消息了。江南幾個書院突然宣布,不再采用明德堂的教材。"

"來得好快。"葉知秧並不意外,"看來周家是要放大招了。"

果然,第二天早朝,以周學政為首的一群官員聯名上奏,聲稱新式教育有六大罪狀:

"其一,輕經典,習雜藝,有違聖人之道;

其二,男女同校,有傷風化;

其三,收容異族,恐生禍患;

其四,教授技藝,使學子沾染市井習氣;

其五,改革科舉,動搖選官根本;

其六,移風易俗,恐生民變"

朝堂嘩然。雖然這些指控荒謬,但周家勢大,一時間竟無人敢站出來反駁。

"葉愛卿,你怎麼說?"皇帝問道。

葉知秧從容出列:"這六大罪狀,微臣願一一答複。"

她先取出一摞資料:"說我們輕經典,請看這份統計。明德堂的經典課時不但沒減少,反而因為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入。這是各地考核的成績,諸位大人可以過目。"

眾人傳看,不得不承認,明德堂學生的經義文章確實寫得不錯。

"至於說習雜藝,"葉知秧繼續道,"孔子言"六藝",其中不就包含射禦書數嗎?這些本就是聖人之教。而今我們教授農技醫術,不過是把古人的智慧用於當今之需。"

她轉向周學政:"周大人,您說我們"市井習氣"。那請問,當年子貢經商,孔子可曾阻止?這說明聖人從不歧視任何正當職業。況且,如今天下,哪一行不需要識字明理之人?"

周學政語塞。葉知秧乘勝追擊:"再說男女同校。古有"禮無內外"之說,女子本就該受教育。況且我們早有嚴格規範,從未發生任何不妥。相反,許多女學生在醫術、教化等方麵都有特殊貢獻。"

她取出另一份文件:"這是女學生主持的鄉村醫館報告。去年一年,她們救治病患數千,還教授婦女基本衛生知識,大大改善了民生。周大人以為,這也是"傷風化"嗎?"

朝臣中發出低聲議論,顯然對這個成果印象深刻。

"至於收容異族,"葉知秧語氣轉嚴厲,"這正是國策所需。邊疆各族接受教化,學習禮儀,與中原交流,這不正是曆代聖君明主的期望嗎?"

她環視群臣:"諸位可知道,就在上個月,北疆三大部落主動請纓,要派子弟來明德堂學習。這說明教育的感化力量,遠勝於刀兵。"

周學政見狀不妙,急忙搬出最後一張牌:"可是科舉改革,關係重大"

"正因為關係重大,才更要改革。"葉知秧說,"諸位想必都收到了地方官員的報告。現在的科舉文章,八股格式,千篇一律,如何選得出真才實學?而明德堂的新方案,既考察經義,又重實務,正是為了選拔真正有用之才。"

她話鋒一轉:"周大人,您在奏折中說"新法太難,寒門子弟難以適應"。但事實卻是,新科的考生中,有三成來自寒門。他們雖然家貧,但因為精通實務,反而在考試中占了優勢。這些,都有明確記錄可查。"

朝堂上的氣氛明顯發生了變化。不少大臣開始低聲交談,顯然被這些具體數據打動了。

就在這時,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就算如此,也不能動搖祖宗之法!"

葉知秧循聲望去,說話的是周學政的親信魏大人。

"魏大人此言差矣。"葉知秧不慌不忙,"天下之事,與時俱進。即便是程朱之學,不也是對先賢之說的發展創新嗎?"

她環視群臣:"諸位捫心自問,如今天下,可還是千年前的天下嗎?科技日新月異,工商日漸繁榮,邊疆各族頻繁往來這些新變化,難道不需要新的人才來應對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厲元朗水婷月全文免費 盛京有風月 穿越後,我在豪門殺瘋了 正義的使命最新章節 被夫君殺身證道後,我重生了 抗戰:關東崛起,從保安團起義開始! 我未來無敵? 東京:這些標簽不對勁 清冷師尊爆改合歡宗,大佬狂爭寵 獲得係統後我靠敗家走上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