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長晝短,村人們趕在天黑前,幾乎都吃完了晚飯。
大毛妮和二毛妮手腳麻利開始收拾鍋碗,刷洗鍋碗。
大壯抱一抱青草,二壯拎小半桶清水,一起往牛棚走去。
三壯拿起掃帚開始清掃吃飯掉落的飯粒,因為今天的晚飯是大白米飯,掃出來的米粒也沒舍得扔,一起倒進雞棚裡,留著給雞啄食。
四壯五壯六壯也沒閒著,三人把板凳排排放好,眼睛就開始盯著大壯忙活喂牛的身影。
等鍋灶刷洗乾淨,雞鴨豬牛全部喂好,林老虎方從柴房角落裡,取出兩根火把。
火把點燃後,穩穩當當插在灶房門兩側。
火光照耀下,整個院子都被染成了橘紅色,映照的每個人臉上神采奕奕。
二壯三壯四壯五壯六壯紛紛從灶房裡拿了根燒火棍。
六壯手裡有兩根燒火棍,他挑著最直、頂尖燒的最黑的那根柳條棍,遞給了樂寶。
幾個孩子手持火棍,按照大小順序,排排坐在板凳上。
林老虎和林飛鷹抱一抱柳條,坐在孩子們旁邊,著手開始編柳條筐。
陳秋蓮拿出針線籃子,戴上頂針後,開始刺啦刺啦納鞋底。
秦蘭花手邊也有一個針線籃子,她對著火光穿好針線後,一眼見大毛妮和二毛妮拿著沙盤從屋裡出來,臉色有些陰沉。
梁青娥兩手空空,她搬個小板凳,坐在樂寶旁邊,偏頭含笑瞅著嘰喳說不停的孩子們。
門“吱呀”一聲打開,大壯手拿一張紙,從房裡走了出來。
眾人瞧見,眼睛倏地更亮幾分。
十三歲的大壯個子抽高不少,頭上戴著個小方巾,已經有幾分少年郎的感覺。
他走到火光最為明亮之處,待站定後,衝大家夥謙和一笑,便舉高手裡的那張紙。
大壯清了清嗓子,處於變聲期的他,一開口,嗓音帶著粗啞。
“來,我們今天學這個字,慍,是慍怒的慍,也是人不知而不慍的慍,是生氣,惱怒的意思。”
白紙上用濃墨書寫寫大大一個“慍”字。”
孩子們目不轉睛盯著大壯手裡的那張紙,齊聲道:“慍,生氣,惱怒的意思。”
樂寶和六壯喊的尤其響亮,清脆童聲在夜色中回蕩。
梁青娥靜靜坐在底下,她微微眯起眼,仔細辨認白紙上的黑字。
搖曳的火光在她眼前跳動,將白紙上的黑色字跡映照得格外清晰,時光仿佛倒流,多年前書房的燈光下,也有個年輕姑娘
指著白紙上的字,告訴她,念啥,字是啥意思。
“嗯,現在咱們再來看看這個字該怎麼寫。”
大壯接過大毛妮手中的沙盤,放在小桌上,他將慍這個字拆解開來,一筆一劃、緩緩寫給弟弟妹妹們。
梁青娥跟著孩子們圍在桌子前,認真瞅著大壯一遍遍劃“慍”這個字。
真是老了,最近總是頻頻想起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