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我想靜靜_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_思兔閱讀 

第163章 我想靜靜(1 / 1)

“啊?啥?這利瑪竇沒見到神宗皇帝?不是說相談甚歡,因此開啟了神宗皇帝對科技的興趣,並開啟了東西方科技交流的曆史進程嗎?”

朱慈炯的腦袋快要炸開了,整件事情的起始,隻是自己興衝衝搞一下工作視察罷了。

萬萬沒想到,事情從詢問一艘鋼鐵龍骨的建造開始,宋應星隨隨便便的一些介紹,就摧毀了自己的曆史觀。

自己的思想中,一直以來根深蒂固的概念都是:華夏的從來都是不重視自然科學和各類技術,科學技術都是從西方傳入中華的,明清兩朝的各種科技,都是西洋傳教士從西方帶來的。

現在好了,自己隨便提起的幾個後世公認曆史知識,關於造船知識、地圖繪製和西洋傳教士覲見皇帝這三件事情,實際情況竟然和韃清修訂的曆史記錄完全相反。

而且從宋應星的描述中看,大明在造船、天文地理方麵的科技水平,竟是遠高於此時的西洋世界的,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啊。

“尼瑪的,真是的曆史到底是怎樣的?還有狗娘樣的度娘,老子搜索的曆史信息,有幾個是真實的啊?”

朱慈炯想著這些有的沒的,麵容變得有些憤怒、扭曲和疑惑,嘴裡也在繼續的低聲自語。

“殿下、殿下,微臣冒死進諫,還請告知微臣您到底看的是哪些史籍,為何此書之上儘皆是荒誕不堪之言!”

“微臣還深刻感受到,那些史書似乎可以掩蓋真相,係統性的處處貶低大明王朝,真是奇也怪哉!”

宋應星加重語氣的鄭重之言,驚醒了胡思亂想的朱慈炯,但他卻沒法正麵給予回答。

難道要他告訴宋應星:“孤王來自數百年後的華夏國,自己所說的一切都是當時公認的曆史記錄?但凡任何敢質疑這些所謂“曆史”的人,都會被各色漢奸扣上“民科、無知”的大帽子?”

朱慈炯一時沒想到合適的說法,隻好含糊的說道:“宋愛卿稍等,孤王心裡有些混亂,我想靜靜!”

於是他想了很久的靜靜,才勉強平複了混亂的心緒,終於確定了一件事情:

他在後世所知的大明曆史,都是滿清狗韃子、西洋賤人和內部狗漢奸勾結起來,裡應外合的進行了係統性的篡改,徹底埋葬了真相。

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那些混蛋就是遵循這一原則,不斷地掩蓋毀滅真實曆史,逐步摧毀漢人的民族自信。

無論如何,滿清狗韃子才是一切罪惡的源頭,必須要早日把它們全部搞死,否則對華夏對漢人文明的破壞,將是難以挽回的。

當然了,西洋的那些耶穌會的傳教士,大部分也不是好東西,他們來到華夏的目的,除了拚命傳教之外,恐怕還在成係統的剽竊華夏的問話和科學技術,也要加以高度重視。

還有一點很重要,對於大明朝信教的官員、文人和鄉紳地主,也需要徹底清查,其中必然有巨多的漢奸在出賣華夏。

最後這個文官鄉紳勢力,他們深深紮根隱藏在大明內部,盤根錯節且利益深度勾結,為了他們的利益可都什麼都乾得出來。

他們為了維護海上走私利益,竟然朝野勾結,趁著明宣宗朱瞻基駕崩明英宗年幼的機會,給鄭和下西洋扣上了“勞民傷財、與民爭利”的大帽子,徹底終止了下西洋的活動。

要知道,明成祖在位期間,大明百姓的生活愈發富足!在此大前提下,永樂大地竟然還同時乾成了幾件堪稱豐功偉績的大事!

這幾件大事,放在其他任何王朝,都可能會導致王朝經濟崩潰,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最終導致王朝覆滅:

永樂大帝讓鄭和七下西洋,永樂大帝建造了北京紫禁城,永樂大帝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永樂大帝征服安南並建立統治,永樂大帝五次親征漠北,永樂大帝修複和重開京杭大運河,永樂大帝令人編纂永樂大典,永樂大帝令

一樁樁一件件的大事,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海量的銀子潑出去,海量的人力鋪開來,才有可能完成一件、兩件或三件,而且往往會導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但是永樂大帝就在一朝之內,同時完成了這些壯舉,而且整個用了一朝,百姓的生活卻越過越好,這不是奇也怪哉嗎?

朱慈炯細細思考,發現永樂朝和其他王朝,甚至和大明後續幾個朝代相比,治理天下和賦稅征收的方法其實相差不大:無非是與民休息、鼓勵農桑、輕徭薄賦等等!

隻有一件事情不同,那就是永樂大帝是馬上皇帝,有足夠的威望和鐵血手段壓製住文官鄉紳集團,然後義無反顧的大開海貿,而且是由朝廷主導的海貿行為:鄭和七下西洋。

永樂大帝通過鄭和下西洋獲得了海量財富,他因此才能在保證百姓富足安定的同時,完成了彪炳千古的帝王功業,其中也包括了大帝最滿意的功業:數百年唯一完成“封狼居胥”這一千古功業的皇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守村人離村後,我不傻了 從掌握時光權柄開始成神 王妃人間清醒,宮鬥步步為贏 那個女妖要修仙 開局出軌要退婚,女總裁愛上我你後悔啥 好一個氣運人間 我重啟靈根,師門上下都麻了 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上分手戀綜後,我紅了,渣男瘋了 攻略危險反派,BOSS對我致命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