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公社,轄下有著八個大隊,東灣大隊隻是其中之一。
今年這一場十年未見的大旱席卷而來,讓整個公社都籠罩在了旱災的陰影之下。除了東灣村,其它幾個大隊因乾旱的原因,玉米的產量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其中,以東灣村西鄰的西溝大隊的災情尤為嚴重。馬書記口中缺水的村子就有西溝大隊,由於缺水,那裡的莊稼大麵積枯萎,產量更是銳減。
乾旱就如同無情的利刃,收割著社員們收獲的希望,讓本就不富裕的西溝大隊更是雪上加霜。
因為這個原因,西溝村自然成了重點幫扶的地方。這次東灣村將拿出一萬多斤糧食進行交換,其中三分之一都需要運送到隔壁西溝村去。
好在,如今東灣村添置了拖拉機,有這東西協助,運送過去幾千斤糧食還不是灑灑水啦。
“糧食數量這應該沒問題吧?”
龍麗站在拖拉機機身前,目光快速地掃過林衛兵等人,語氣中帶著一絲肯定的詢問。
拖拉機上,一袋袋裝玉米的袋子整齊碼放,沉甸甸的,足足有三千斤,正是分配到西溝村的份額。
大隊長他們還需要配合公社的同誌將糧食運送到更遠的村子,所以往西溝大隊送糧這事就交由林國偉主要負責,龍麗帆從旁協助。
作為這次換糧行動的領隊,他穩穩地站在堆得高高的玉米袋上。笑容滿麵地看向龍麗帆,信心滿滿地說:“放心吧,龍知青,我都親自點過數,數量這方麵絕對不會出岔子。”
他清楚,這雖是隻是簡單的物資交換,但卻涉及到西溝村的口糧,可不能馬虎。而且,人家又不是白要,也是拿牲畜的口糧換,所以他更加不敢大意。
剛剛裝車時他都是來來回回檢查了好幾遍,以確保數量上不會出現差錯。
他的旁邊還站著幾人,一眼望去,清一色的都是男同胞們。這一趟去到西溝村是需要搬運,而體力活這種事肯定得交給男同誌們來。
此刻,他們站在拖拉機上,眼神中閃過一絲興奮。大家平時也沒什麼機會坐拖拉機,這次可是難得的機會。
至於江塵與齊時深也站在拖拉上,兩人站在拖拉機上,目光眺望著前方,倒是顯得很淡然。不過,有他們兩人的加入,其它人倒是輕鬆不少。兩人能力在秋收時都有目共睹,似乎直到現在都還在各自較勁,剛剛裝車時,那都是幾袋子幾袋子往車上扛。
“那就出發吧!”
得到林國偉肯定的回答,龍麗帆輕輕頷首,輕聲開口,而她自己則是準備騎上自行車在後麵跟著。
至於為什麼不坐拖拉機?
不單是因為拖拉機上都是男同誌,她一個女同誌不好擠在那上麵。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農村土路實在是太顛簸,坐在駕駛位可能感覺不到,但坐在後麵那是真受罪。
而自己有自行車,騎著自行車她不香嗎,乾嘛去遭那個罪。
胡麗麗見到龍麗帆回來取車,興奮得不行,堅持要跟著一起。想著胡麗麗也沒什麼事做,龍麗帆就順口答應。
於是,兩人各自騎著自行車,緊跟在緩緩啟動的拖拉機後。
西溝大隊龍麗帆也是第一次踏入,這裡位於東灣村以西,兩個村子緊挨著。所以無論是地勢還是地形兩個村都相差不大,倒也沒什麼新奇的地方。
不過如今,正值金秋時節,鄉間土路的兩旁,樹木的葉子已經換上了金黃色的外衣。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季節的更迭。有的樹葉隨風起舞,輕輕飄落,土路上早已鋪滿了層層疊疊的落葉。
龍麗帆她們騎著自行車,當車輪碾過落葉,發出沙沙啦啦的聲響,彆有一番風味。見狀,胡麗麗欣喜萬分,那一雙大長腿瞪得更加歡快,自行車疾馳而過,很快就把龍麗帆的身影甩在身後。
其實,近兩年的時間,龍麗帆也長高了不少,已經有差不多1米6的個頭。但要是和胡麗麗相比,還是矮上一大截。
見胡麗麗風風火火跑在前麵,龍麗帆無奈苦笑一聲,隻得使勁瞪著自己的小短腿在後麵猛追。
兩個村子間的距離並不算太遙遠,龍麗帆和胡麗麗騎著自行車,不過短短二十分鐘,便已抵達了目的地。
西溝村村口,早已經得知消息的陳得勝知道東灣村今天要來換糧,所以早就等在這裡。此刻,正與林國偉一行先行到達的人打著招呼。
當龍麗帆的身影出現在村口時,陳得勝也是第一時間就將目光鎖定。此刻他站在那裡,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些複雜。
望著那道嬌小的身影,他的記憶不禁回到了去年那個尷尬的場景。
那時,他陪著自家侄子陳平前往陳英家收賬,卻不料被眼前這個看似柔弱的小知青給拿捏住。
不僅沒讓他們討到半分便宜,還莫名其妙地讓他賠了十多塊錢,弄得他灰頭土臉回村。
一想到這事兒,他心裡就憋屈的不行,尤其是回到家後更是被媳婦指著鼻子埋怨。打那以後這事兒就經常被媳婦拿出來說道,搞得他想忘也忘不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