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快到午時,彭成龍帶著韓三郎和阿土回來了,彭成龍還打著酒嗝,懷裡帶著2張紙,笑嘻嘻的走上山來。
“怎麼樣”王濤、吳海軍、高建國、呂世明和其他幾個委員連忙上前接應,“你們看這個”彭成龍從懷中摸出兩張紙,高建國趕緊接過來“結盟協定”;
“什麼,盟約”呂世明也趕上來看,“老彭,你怎麼玩的”王濤邊點頭邊笑著問道,其他幾個委員不明白王濤在說什麼,但是意思是明白的,都把目光投向彭成龍。
“走,到議事廳跟你們慢慢說”彭成龍似乎興致很高,走上了往西麵山頂小寨的道路,“老彭,你太冒險了”高建國邊笑著責怪邊跟著彭成龍往西麵走去。
原來,這個最大寨的二寨主姓冼,是瓊州本地人,也是黎人,前宋年間,曾考取功名,“黎人考取功名,不容易啊”高建國說道,王文清、呂世明也都捋著胡須點頭,彭成龍點點頭,繼續說下去。
這冼先生考取功名後,就在這瓊州路做官,先後在乾寧和萬寧軍的官府裡作事,官至萬寧軍同知,前宋覆亡後,他本想響應文相公的號召,在瓊州起兵抗元,但瓊州路官員在蒙元根本還無力顧及瓊州的時候,卻一致主張降元,眼見抗元無望,他隻好躲進了最大寨;
他本就是這最大寨前任四寨主的長子,家族在這最大寨可謂根深蒂固,最大寨在前宋年間便已漢化(否則不會有人跑出來考取功名),加上他又有功名在身,作過同知,遂被推舉為寨主。
但寨主要聽命於瓊州路蒙元官府,起碼要聽宣慰司號令,他不願作蒙元的寨主,也不願出山作蒙元的官,因此隻自願當了個二寨主,但其實,他才是這最大寨一言九鼎的人物。
由於作過同知,又在乾寧和萬寧官府多年做事,他手下也有幾百號忠心耿耿的漢人,後來他躲進最大寨後,這些人大部分也跟著他一起到了黎寨。
文相公在江西起兵時,有些人跑去相投,但冼寨主心灰意冷,加上寨中家業太大,就沒有去追隨文相公,但對去的人,他卻一概以禮相送,甚至還想辦法多方給以物資支援,以至引起元廷猜忌,若非他有幾個同年好友在省、路兩級官府任職,加上元廷暫時不想得罪黎人,他早就被治罪了。
彭成龍跟他詳細說了目前自己諸人的情況,以及為‘驅除胡虜、恢複中華’所做的種種努力,冼寨主大為感慨,見彭成龍諸人對最大寨沒有任何威脅,他放下心來。
同時為彭成龍等人仍在努力抗元表示欽佩,同時對蒙元視南人如豬狗表示了極大的憤慨,隨後他們又談了當前的形勢,有些事情因為他在省、路兩級都有關係,也略有所知,但仍對彭成龍等人能依照一點蛛絲馬跡推斷出整個形勢感到驚異。
兩人約談越投機,遂秉燭夜談,喝酒吃肉,快到天明時,冼寨主執意要跟彭成龍結為兄弟,同時決定秘密簽訂一份互助盟約,因為最大寨目前名義上還是歸屬元廷管轄,所以這盟約隻能是秘密的,一式僅有2份,2人簽字後各自妥善保管。
與最大寨的糾紛就這樣獲得了圓滿的解決,眾人紛紛點頭,對彭成龍投來讚許的目光,剛從尖峰嶺崖下趕來的黃文斌甚至鼓起掌來,引來眾人側目。
接下來要談談後麵幾個月的事情安排了,“馬上就要開始第二季的收割了,不知諸位準備怎麼安排”姚正光謙虛的問道,“南坡那塊地都種上了吧”高建國問道,“原先考慮到可能會跟寨裡起衝突,尤其是種植麵積的問題,還涉及到跟二長老分成,所以當時沒有全部種上”彭成龍回道。
高建國皺了皺眉道“那種了多少”,“可開墾至少300頃,目前隻種了200頃”彭成龍回道,高建國點了點頭,問向姚正光“石林兄看,南坡這一季大概能收多少”;
姚正光低頭想了想道“如果隻算這一季的話,可產約7000石”,“才這麼點,還不夠4000人1年吃的”吳海軍立刻就換算下來,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還要給二長老分2成,另外還要還借的500石,隻能收5000石回來”王濤說道。
眾人都點了點頭,畢竟,他們現在總人口已突破4500了,山頂這2個小寨約2000生黎要吃飯,姚、李二部2000多人要吃飯,高建國、呂世明等約300漢人要吃飯,就連尖峰嶺也還有100多張嘴養著。
“如果光是吃,還是夠了”李烈興道“我們山下的地交給大祭司幫忙在照看,有她在,大長老和5長老也不敢放肆,那幾塊地原先一季產糧就可達6000石,倒是足夠我們二部用的,現在跟大祭司五五分成,我們還可以收3000石”。
“8000石,4500人1年的口糧勉強是夠了”高建國點點頭,“黃委員去看了下這2個山頂小寨的情況,如何”黃道婆問道;
“土地還是很肥沃的,但是大部分沒開墾出來,雖然也種了些占城稻,但是缺乏管理和種植經驗,大部分都野化了,產量很低,有少量長得還可以,但全部產量加起來不足1500石”黃文斌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