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東西,張雲娘將一疊毛票塞到葉希手裡。
“昨天買布和棉花是你墊的錢,我本來是打算回來就給你的,誰成想發生那些糟心事,後麵我也忙忘了,現在給你補上。”
豆腐坊聚集的本就是根無浮萍的小乞兒,見多了世態炎涼,多思敏感。
一家人都有親疏之彆,更彆提外人了。
本來大夥就是暫時搭夥做生意、過日子的,關於錢財方麵還是分清楚些為好。
一月分一次利。
屆時也好聚好散。
她心想。
看出了張雲娘的打算,葉希直接收下錢,半點不客氣。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
既搭力又白搭錢的活,她才不乾。
但若是那些個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自己爭氣,她順手拉一把又何妨?
而且張雲娘這個人很有分寸,聰明有主見,懂得取舍。
也不自作聰明,固執己見。
而是有商有量。
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是極讓人舒適的。
但同時她也有身份暴露的概率。
想到剛剛張雲娘看見她手環的眼神。
葉希歎氣。
她和原主性格迥異,又沒有她的記憶。
再切換幾回,怕是豆腐坊的那幾個聰明人就會發覺。
這時,葉希見周圍鄰居家,有幾個打扮得乾淨利索,紮著兩個麻花辮的女孩子,相攜著從豆腐坊大門口路過。
大老遠嘴巴裡就討論著什麼剛上映的電影,可好看了,排片場場爆滿。
葉希仔細聽了,那部電影名字是叫《狂流》。
刹那間,腦袋裡瞬間記起了,高中的時候,曆史老師提過這一部電影。
說的是一個莊附近的堤壩年久失修,一個小學老師領導村民們一起搶險。
當地首富侵吞巨額修堤款,帶著家眷逃了,還派人在社會上進行詐捐。
那個小學老師帶著村民與首富展開鬥爭,最後首富被堤口衝開的狂流卷走為結尾。
這電影的導演,在以小人物的視角,警醒世人,要勇敢反抗壓迫。
讚揚了以小學老師為代表的民眾覺醒和抗爭精神。
葉希在豆腐坊門口想了想,記在了心裡。
去前院看了毛蛋,恢複得很好,臉色紅潤有光澤。
若不是那根石膏腿白花花的架在那,都懷疑他壓根沒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