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自認為認下了一個好賢弟,嘴上隻顧著附和劉昭,心中更是高興至極。
一旁的李班頭眼見劉昭、趙銘做了兄弟,不由心中暗道“這個劉昭好重的心思,不但攀上了許知縣、張知府,還跟軍中的旅率論兄弟,看來我以後決不能再得罪他了!”
隨即李班頭便為之前與劉昭之間的過節而撓頭,想著回去之後是不是準備一份大禮,緩和一下與劉昭之間的緊張關係?
不理會李班頭有什麼想法,劉昭便邀請趙銘留下喝酒,卻被趙銘以籌糧事緊為由婉拒了。
“那好,咱們來日方長,下次我到燕州城去登門拜訪。”
送走了趙銘、李班頭和數百兵丁、衙役,劉昭若有所思的盯了很久“大宣帝國的兵丁也不怎麼樣啊,數百人沒幾個穿甲的,全都是厚布戎裝,兵器也是以長槍為主,弓弩都沒有多少,要知道燕州城可是北疆大州啊,可見大宣帝國的武備多半都是廢弛的!”
對於劉昭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至少在現階段來說,劉家堡的安全就隻能靠自己了。而如今北麵的胡人已經越境殺來,大宣帝國的軍力又如此的孱弱,以後還不知道會出現怎樣的危局。
想到這裡,劉昭的心中便沉甸甸的,暗道“必須儘快將這些青壯整編到位,開始擴編護衛隊,隻有自己手中握著一支可靠的軍力,才能安心經營、發展壯大!”
劉昭打定主意,便招呼劉耒、陳舉和賬房先生馬友良到堡內宅院商議。
“兩天之內,必須將留下的青壯男女登記造冊,兩天後,我要知道花了多少糧食,買下多少青壯、多少壯婦。”
正堂內,劉昭對馬友良下著任務,馬友良麵露難色,說道“不是小人推脫,子剛才也看見了,人數太多了,護衛中認字、識數的也沒有幾個,兩天時間真的忙不完啊。”
劉昭搖了搖頭,說道“那些青壯和壯婦不是都在各自的賣身契上畫押了嗎?你直接整理那些賣身契不就行了,人數都清楚了,誰讓你去數人頭了?”
馬友良恍然大悟,急忙領命。
接著劉昭對陳舉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帶著左隊的護衛去安頓那些青壯。堡內的房屋和地方有限,儘可能將他們安頓在劉家堡和各處衛城內,安置不下的,就在臨近劉家堡的四周挖坑,搭建地窩子,先讓這些人暫時能夠過冬。”
“地窩子?是什麼?”
劉昭看著滿臉疑惑的陳舉,拍了一下額頭,大宣帝國應該沒有這種建築形式,難怪陳舉不知道。
“地窩子”其實很簡單,就是華夏西北等乾旱、風沙較大的地方,百姓為了躲避冬日的嚴寒,同時也為了節省建築材料,直接在野外挖掘出類似洞穴的居住空間,然後在洞口支上木棍,將破布、皮毛等能夠遮風擋雨的材料鋪在上麵,這就是所謂的地窩子。
地窩子看上去很簡陋,但是卻具有冬暖夏涼等特點,而且建造簡單、省時省力,在沒有時間和錢糧再大規模修建房屋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選擇。
聽了劉昭的講解,並且看了劉昭在紙上畫的草圖後,陳舉笑著說道“真不知道公子是怎麼想出這麼多好辦法的,我這就去安排。”
最後劉昭對劉耒說道“你督促各處工坊主事繼續生產的同時,今日就回燕州城去,到定縣縣衙替我拜見許知縣。”
“拜見許知縣,乾什麼?”
劉昭瞪大了眼睛,說道“自然是要錢要糧啊,我幫定縣和燕州解決安撫了這麼多的難民,縣衙難道不應該給我報效一部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