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是豬肉熬白菜配大饅頭。
孟淵今天的飯量比以往更多,幾乎翻了倍。精火汲取的養分也翻倍,但是增長的卻小了。
可見精火圓滿過一次之後,其本質也有變化,需要汲取的比第一次多上許多,乃至翻倍,才能第二次圓滿。
吃過了午飯,一眾學員看向孟淵,吳長生起了頭,讓孟淵說一下開竅的經驗和感受。
“勤奮苦練,壓榨出自身的極限。修習抱樁養元功時,最重要的是呼吸要均勻,且多存想自身體內。”孟淵也不藏私,把自己總結的儘數分享。
雖說自己是依靠精火才開竅的,但論及勤奮苦練,整個校場中,也就鐵牛能跟自己比了。
大家聽了孟淵的話,又吵吵鬨鬨討論起來。
孟淵也不多講,隻站起身,道:“聶師讓我來管大家,其實我從未管過人,也不會管。大家隻需按著聶師定下的規矩,每日按時操練就行。你懈怠是你的事,你勤奮也是你的事。當然,我更希望大家能互幫互助,莫要欺負彆人。”
說完廢話,孟淵起身出了食堂。
孟淵精力十足,也沒午休的習慣,便往校場去,其餘人也都跟了上來。
不去想他人如何,孟淵一邊打抱樁養元功,一邊回味聶師的話。
按聶師所言,人有上中下三天,總計九十九道竅穴。
竅穴一開,精神、氣力更增,同時便能在竅穴中蘊養真氣,繼而收容於丹田之中。
是故竅穴開的越多,真氣便越多。而真氣的外在表現是勁力更大,反應更快,以及精氣神更佳。
當然,竅穴有上中下之分,如今才剛入九品,收納真氣不多。待八品、七品後,竅穴越開越多,真氣愈多。
繼而再通過不同的竅穴之間搬運真氣,妙用更多,甚至於拳掌中帶有火氣、冰意。
孟淵靜思一會兒,又開始總結。若要開竅穴,外在是打熬筋骨,內裡是養元靜心,一動一靜,一緊一鬆,一陰一陽,這才能更好的開啟竅穴。
而要蘊養出真氣,也是按著抱樁養元功的路子走。這一步並不難,快的話一兩個時辰,慢的話一兩天。
孟淵手腳放鬆,頭腦放空,隻存想新開的竅穴。
不過一會兒,便覺渾身微微發熱,整個人都有一種迷離之感。
這種感覺妙不可言,好似落入熱湯中泡澡,又似夏日午後的小憩,浩浩乎如馮虛禦風,使人欲罷不能,沉醉其中。
不知過了多久,孟淵回過神來,隻覺心思清明,渾身輕飄飄的。張眼來看,日頭稍稍西移,才過去了大半個時辰。
真氣已充盈丹田。這一處竅穴在頭上,外顯的不是力氣,而是反應快慢,精神氣,以及視覺、嗅覺和聽覺。
若是過多耗費精氣神,比如熬夜、多思、拚鬥,便會消耗真氣。
當然,真氣生生不絕,若是消耗過度,隻需靜坐、存想冥思、飽食、安眠便能恢複。
感受著丹田處的一股微微暖意,孟淵盤膝坐下,便見其餘人也都跟著坐下。
如今孟淵是諸人的標杆,大家都有樣學樣,盼能早些開竅。
“你們練你們的。”孟淵笑笑,又閉上了眼。
存想四肢百骸,臟腑筋骨,隻覺丹田處一團溫熱光芒。
心隨意動,那處盤踞的真氣經經脈來到頭頂百會處的竅穴,繼而緩緩向下。
身體脈絡似河道,很快便進而不得,乃是遇到了一處堵塞之處。
孟淵這是在衝擊下一個竅穴。
細細感受那處堵塞,分明是早已鬆動,是精火淬體之效。